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学习的课堂教学不是封闭式的传授,而是开放式的引导;不是被动式的接受,而是探索性的体验;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互动性的创新和发展。下面笔者就数学谈谈体验活动的设计。
一、 实验操作体验
实验操作就是将教材上学习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践操作上,从而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其中道理、情感等。例如,在六年级学习完“百分数计算”后,笔者就设计以下题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1)银行储蓄的年利率是多少?(2)请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3)1000元存一年到期后的本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税后是多少?(4)通过调查,你怎么看待扣税问题?
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这一抽象的数量关系的认识及它在生产生活中作用的了解,也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在练习活动中引导体验
学生的学习体验活动,不仅在新授课教学中能进行设计,在练习活动中也能进行设计。例如,对“百分数的认识”练习中合格率这个定义的理解,笔者要求全班同学按一定规格折出纸鹤,最后找出不合格的纸鹤和合格的纸鹤个数板书在黑板上,全班折的纸鹤总数50件,合格45件,不合格5件,要求全班同学求出合格纸鹤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后,顺势引出合格率及不合格率,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接着笔者又追问有谁知道什么是成活率、出米率、出油率等,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地叙述着学习体验。下课铃响了,他们意犹未尽,继续围着老师说。
三、实地观察体验
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让学生从网上、书本中、长辈中了解辨别方向的知识后,带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校园中去观察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正对面是西,而植物园中树叶稠密的朝南、树叶稀疏的朝北等一系列现象。
四、创设教学情境体验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提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智,情智能催动学生的灵感……一言以蔽之,情境能促进学生感悟。什么是课堂情境呢?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处于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这种教学氛围即是课堂教学情境。
1.实物演示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实物为中心,创设必要背景,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背着一个大包袱走上讲台,而后从中掏出12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问:每人分几个?如果平均分给4人、6人、13人。每人分几个?当学生分给13人时每人分不到1个苹果,笔者趁机引出了分数的概念。
2.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与平移”时,笔者通过摄影将生活中旋转平移运用实例放给学生看,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欣赏到课文中所描绘的平移旋转现象。
3.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电影往往在情节关键处配以音乐或插曲,就是因为它能增强艺术感染力,调动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时,恰到好处的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故事引发情境。學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笔者就讲了唐僧分西瓜的故事:一个西瓜,八戒吃1/4,悟空吃剩下部分的1/3,其余……猪八戒满脸不高兴地说:“猴哥分到的比我多,不公平。”孙悟空说:“我们分到的一样多。”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纷纷要求学习今天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5.表演体会情境。这是根据教学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情趣。如在教学“10和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时,最后的巩固练习,笔者就采用三个游戏,其中一个是“采花蜜”游戏。教师先在银幕上放映一张画有许多小蜜蜂在采花的美丽图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然后发给学生写着算式的小卡片,并给几个学生戴上“小蜜蜂”的头饰,表现有任务的“小蜜蜂”,随着《爱劳动》的欢快乐曲,迈着轻盈的舞步飞到写有算式结果的18、17、8、14、10的花朵前,面向同学,让大家评议,看哪一只“小蜜蜂”采得又快又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蜜蜂“采花蜜”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 实验操作体验
实验操作就是将教材上学习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践操作上,从而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其中道理、情感等。例如,在六年级学习完“百分数计算”后,笔者就设计以下题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1)银行储蓄的年利率是多少?(2)请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3)1000元存一年到期后的本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税后是多少?(4)通过调查,你怎么看待扣税问题?
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这一抽象的数量关系的认识及它在生产生活中作用的了解,也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在练习活动中引导体验
学生的学习体验活动,不仅在新授课教学中能进行设计,在练习活动中也能进行设计。例如,对“百分数的认识”练习中合格率这个定义的理解,笔者要求全班同学按一定规格折出纸鹤,最后找出不合格的纸鹤和合格的纸鹤个数板书在黑板上,全班折的纸鹤总数50件,合格45件,不合格5件,要求全班同学求出合格纸鹤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后,顺势引出合格率及不合格率,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接着笔者又追问有谁知道什么是成活率、出米率、出油率等,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地叙述着学习体验。下课铃响了,他们意犹未尽,继续围着老师说。
三、实地观察体验
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让学生从网上、书本中、长辈中了解辨别方向的知识后,带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校园中去观察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正对面是西,而植物园中树叶稠密的朝南、树叶稀疏的朝北等一系列现象。
四、创设教学情境体验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提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智,情智能催动学生的灵感……一言以蔽之,情境能促进学生感悟。什么是课堂情境呢?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处于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这种教学氛围即是课堂教学情境。
1.实物演示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实物为中心,创设必要背景,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背着一个大包袱走上讲台,而后从中掏出12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问:每人分几个?如果平均分给4人、6人、13人。每人分几个?当学生分给13人时每人分不到1个苹果,笔者趁机引出了分数的概念。
2.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与平移”时,笔者通过摄影将生活中旋转平移运用实例放给学生看,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欣赏到课文中所描绘的平移旋转现象。
3.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电影往往在情节关键处配以音乐或插曲,就是因为它能增强艺术感染力,调动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时,恰到好处的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故事引发情境。學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笔者就讲了唐僧分西瓜的故事:一个西瓜,八戒吃1/4,悟空吃剩下部分的1/3,其余……猪八戒满脸不高兴地说:“猴哥分到的比我多,不公平。”孙悟空说:“我们分到的一样多。”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纷纷要求学习今天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5.表演体会情境。这是根据教学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情趣。如在教学“10和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时,最后的巩固练习,笔者就采用三个游戏,其中一个是“采花蜜”游戏。教师先在银幕上放映一张画有许多小蜜蜂在采花的美丽图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然后发给学生写着算式的小卡片,并给几个学生戴上“小蜜蜂”的头饰,表现有任务的“小蜜蜂”,随着《爱劳动》的欢快乐曲,迈着轻盈的舞步飞到写有算式结果的18、17、8、14、10的花朵前,面向同学,让大家评议,看哪一只“小蜜蜂”采得又快又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蜜蜂“采花蜜”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