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探讨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fish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提出了方向性要求。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者和研究者将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更多的放在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养成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本文从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角度出发,探寻“数学建模”的基本内涵和教学作用,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实施的具体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6)01-0054-02
  1 小学数学 “数学建模”具体内涵
  1.1 小学数学中“数学建模”的基本含义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建模”主要指用数学模型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所学数学概念、数学知识、数学公式,使抽象复杂的数学现象、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化、直接化、形象化。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类型主要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联想好奇性,学生可以根据已知的实际模型与头脑中建构的模型进行对比,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1.2 小学数学中“数学建模”的主要构成内容
  首先,小学数学中“数字、代数”是数学建模的基础组成部分,小学数学学习初期会运用单个的“数字”表示构成事物的总量,而运用建立模型的形式可以将数字变得具体化。例如:数字“3”可以用3个单位事物量表示,使数学数字转化成数学模型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数字量的概念。其次,有关数学符号的学习也是数学建模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符号有助于数学建模建立过程中运用数学化的语言、定式表示出小学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例如: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已经对数学学习有了基本的认识,可以运用字母等形式表示已知或未知的数字,例如:X的代数表示等。最后,数的组成和计算也是数学建模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数的组成和计算内容是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例如:数学中代数的加减法,十以内的加减法等都可以运用数学建模进行建构与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建立固有的数学模型,并将运算法则熟记,以便更好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的设定缺乏针对性
  小学数学建模目标的设定存在片面性和目标倾向不明确,存在笼统性。例如:小学数学“集合”的教学内容,在随堂实践听课中发现,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交、并集的构成。这样设定的教学目标并没有体现出“建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出教学目标设计的笼统性,缺乏有效的针对性。针对“数学建模”教学方法中教学目标设计应将学生建模的构建意识培养融入到教学目标设计中,使评课者、听课者可以一目了然的知晓本节数学课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亮点性。
  2.2 课堂教学环节缺乏多样性、丰富性
  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具体调查结果研究发现,运用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倾向于将教学环节简单化设计,这样的设计在课堂中学生的反馈积极性较低,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不能满足小学阶段学生好胜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背离了运用“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的初衷。例如:“位置”较复杂的数学内容学习中,教师运用数学建模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举例建立位置模型,并通过数字的不同组合,将图形应用其中,使学生直观、具体的了解位置的基本构成,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要优于教师运用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简单的将数学位置概念进行建构,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头脑中臆想出具体位置的构成。
  3 如何将“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3.1 全面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方法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对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有重要的教学意义,但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内容中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宜运用“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针对性较强且适宜运用该教学方法的数学内容开展教学,使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轴对称图形的移动教学则较适宜运用“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将不同的二维图形呈现给学生,以一条直线为对称中线将其进行旋转、翻折使其产生“轴对称”的效果,同时教师运用字母或数字的形式标记翻折前与翻折后图形的对应点,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在头脑中建立与之相关的图形翻折过程,形成数学思维建模,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3.2 教学环节设计要注意科学性、合理化
  教学环节的设计科学性和合理化是运用“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例如在“角”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融入数学建模教学中,比如动画片中的皇宫建筑蕴含着不同“角”的构成,并带领学生将“直角、钝角、锐角”概念与不同形状的图形相结合并运用到实际数学设计中,设计出自己的城堡,调动学生学习复杂数学内容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和水平。
  总之,小学数学中 “数学建模”的提出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推动下,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教学方法新类型,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兴趣性的提升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是个教育大国,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幸福教育已成为和谐教育的榜样。本文基于幸福教育的概述,阐述了幸福教育的内涵、特性及意义。进而针对幸福教育的意义,论述了幸福教育的实施策略,尤其是和谐校园、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开展等都是幸福教育实施开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幸福教育;内涵;意义;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6)01-00
摘 要: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课前预习不仅仅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兴趣。文章从认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掌握预习技巧、激励学生预习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化学;课前预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6)01-0048-02  课前预习是学生的一种良好
摘 要: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和生物有着很大的联系。学好生物让我们打开一种新的视野,给我们看待事物的另一个角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要探索适合现阶段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这其中关键的就是要让高中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学习到生物知识的同时慢慢的喜欢上生物,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提高;高中学生;生物兴趣;思考  【中图分类号】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自主学习方法,以“整理实验室”为目的,提出整合模式的项目式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酸碱盐”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创设情景,梳理碎片化知识,拓展学生学习
数据化实验具有数据采集简便、现象明显、实验结果准确等优点.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用数据化实验采集的数据常常用图象来表示,这样能形象、直观地表达化学含义,有效的获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