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让好习惯成自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人的一生影响深远,而小学教育又是培养一个人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作为小学基础学科之一,在教学中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当前中小学教育说到底,其实就是关于养成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实现“授之以渔”的教育目标。本文将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一线教师都在不断探索着关于如何使得课堂实现高效的新方法、新理念。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成效的高低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密切联系,而自主学习一般都是由习惯形成的。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对于一个人来讲,在学习中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自主学习的习惯、认真写字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全神贯注的习惯等等。小学教育作为一个人的启蒙教育阶段,自然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在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更应该当仁不让,勇挑重担。本文将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载体,分析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言传身教,在模仿学习中培养习惯
  俗话说“为人师表”,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光辉职业,自然应该在教学中做好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出表率,做出榜样。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师而言,在学生心目中地位超然,更应该严于律己。然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我们一些教师往往言行不一,一方面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等,但是另一方面自己却做不到,有的教师批改作业总是拖延时间,而且字迹潦草,试问,这样又如何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呢?笔者在教学中,一直非常注重自身的言行,向学生展现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板书和批改作业的时候,我都是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在朗读的时候,我能够做到吐字清晰,节奏恰当。此外,我还经常把自己的阅读计划告诉学生,并定期接受学生的监督,确保自己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书籍的阅读。我告诉学生:“同学们,希望你们与老师一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我们一起加油!”通过言传身教,笔者发现,在我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中开始有意识的模仿我的学习习惯,逐步树立起良好的习惯意识。
  二、表扬激励,在互相比拼中培养习惯
  小学生荣誉感都非常强,他们希望得到荣誉,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作为老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巧妙加以利用。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个劲的向学生宣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关键就在于方法不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还无法完全理解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宣讲再多,效果不大。此时作为教师,应该尝试改变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自觉去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笔者一般会采取表扬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励,比如有的孩子虽然字写得不好,但是比以前有进步,笔者就会加以肯定,有的孩子虽然吐字不清,但是他在努力纠正,笔者同样会给予鼓励。此外,笔者还会在班级内部设立多个“好习惯之星”,比如“字迹工整之星”、“认真听讲之星”、“善于思考之星”等等,每个月让学生投票评选,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比拼,争相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由简到难,在循序渐进中培养习惯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慢慢地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却忽视了循序渐进的习惯养成规律。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比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一节课45分钟,要保持端正的坐姿,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一学期要阅读100本的课外书,还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作业不准涂改。这些严格的要求,往往令学生苦不堪言。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制能力不强,很难一下子就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必须采取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在教学中,笔者就尝试将好的学习习惯分解为若干个培养阶段。比如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学习习惯时,一开始,笔者要求学生十分钟之内保持良好的坐姿,慢慢的增至二十分钟、半个小时,直至整堂课,学生非但不觉得苦,反而在由简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再比如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时,笔者一开始要求学生每个月阅读一本,逐渐增加至半个月一本,每个星期一本,慢慢的学生就养成了勤于阅读的好习惯。
  四、家校合作,在齐抓共管中培养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时间基本可以分成两大段,一段是在学校里的时间,一段是在家里的时间。学生不仅要在学校中学习,回到家后同样要学习。因此,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同样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真正实现家校合作,才能共同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一些教师在工作中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注重与家长的沟通,结果导致某些学生在课堂上是一个样子,回到家后又是一个样子,这样是不可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在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专门建立了家长QQ群,定期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宣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同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从而有效实现了家校合作,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正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讲,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然的、自发的行为,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慧琴.小学语文改革[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9).
  [2]彭淑艳.刍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
  [3]于翠华,崔春增.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9).
  [4]董亚芳.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民营科技,2012(07).
  (编辑:董娇)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会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不再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而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探究。在《汉家寨》第二课时教学中,笔者调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新要求,在教学有效性上得到较好的体现。  【关键词】《汉家寨》;自主学习;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摘要】“女汉子”是社会现实影响下的女性青年亚文化和女性社会角色定位,反映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实际上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独特的亚文化形态。随着“女汉子”一词的语义不断泛化,其社会表达中包含的指向意义亦不断丰富。本文旨从美国学者迪克·赫伯迪格“抵抗、风格、收编”的亚文化研究思路出发,对“女汉子”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亚文化;赫伯迪格;女汉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课堂,竭尽所能,让自主、互动等元素进入语文课堂,侧重教材点面整合,提升教学艺术性,关注学生动态发展,以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动态生成;策略方法;课堂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更加注重自我认知的独特体验,凭借想象、借助文本,通过反复诵读、相互讨论来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及
【摘要】语文选修课,是新的高中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特色的一个部分,有着自己的鲜明个性。选修教材应该怎样使用,大家都在黑暗中或微明中摸索。笔者也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立足于学生,老师的有机配合,结合以练促教的方式,着眼于选修教材的整体性有效性的教学探究,希望能在选修教材教学的道路上找出一条相对正确的方法。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师生配合;以练促教  【中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携一堂以“普通话和方言”为主题的公开课参加了“江西省第七届高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大赛”,获得一等奖的成绩,这堂课因其教学设计的独到性、教学流程的严谨性、课程挖掘的深入性、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得到了评委的充分肯定。  【关键词】“微创新”概念;挖掘文本;整合优势;保持“语文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一直在探寻怎样才能让教学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出现的厌学现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厌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农村留守儿童的厌学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现实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为什么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怎样矫正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
【摘要】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不少教师异常关注教学改革,有不少教师将所有的目标和精力都集中在高考语文,在高考语文指挥棒的影响之下,不少教师仅仅从“考什么教什么”的角度出发,导致课堂仅仅是为了考试的课堂。而古诗词鉴赏作为考试中占分比例较小的模块,往往被很多教师所忽视,针对古诗词鉴赏这个“边角”,有的教师仅仅通过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必考的课文诗歌,对于教学没有花过多的精力。在我看来,“教育是一场慢的艺
【摘要】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这个效应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一个好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在课堂上或老师或学生或文本中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提问也许能激发课堂的兴趣,点燃学生头脑,引起一场不小的“头脑风暴”。一个好的提问能促进
【摘要】苏教版第三册《乡下孩子》是一篇流露真情、文质兼美、意境佳美的儿童诗,读来令人赏心悦目,我觉得这是一篇陶冶孩子情感的好教材。在课堂上,我注重以情感为突破,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那一句句稚嫩的话语,那一声声真情的流露,让我十分欣喜。  【关键词】教学案例;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  《乡下孩子》第二课时,我将课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利用课文美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语文教程的个性化教学是极具重要意义的。不仅可以发挥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而且可以推进对小学生的未来个性培养,促进小学语文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需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教学特性,为学生量身定制适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老师也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进行个性教学。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对老师教学工作提供大力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环境,建立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