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灌输式思考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ck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充分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现象--灌输式思考进行了探究,存教学实践中探讨了如何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教学对策,以期能在课堂教学巾有效避免教师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被动灌输式思考,促进学士思维参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担心有限时间内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或者担心给了学生时间,学生可能也思考不好,不能达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要求,所以教师就把自己的思考结沦直接灌输给学生,减少学生因思考而完成不了课堂教学任务的情况。象这样让学生在课章上不断地接受老帅的灌输式思考,被动接受老师的思考结果,是绝不可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
  一、适时调控解题思路,促进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调控解题思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考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数学解题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因素是学生不懂得学习数学思考的技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适时调控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学生在解答下题中就暴露出一些问题。
  练习:Rt△ABC中,∠A,∠B的对边分别是a,b,且满足a2-ab-b2=0,则tanA等于_______。
  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解答。
  第一种:写成(a-b)2+ab-2b2=0,然后解不下去了;
  第二种:两边同除以b,得到,
  然后通分,结果还是回到了原题。
  第三种:转化成a2-2ab-b2+ab=0,后化成(a-b)2+ab=0,其实一开始就错了。
  第四种:两边同除以a2,得到
  ,然后把当成一个整体,求出,得出 tanA的值。
  第五种:直接把b当成常数,把原方程看成一个关于a的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求出a的值,最后得到答案。
  原以为这道题目学生能很快找到解题思路,可看了学生的分析过程才知道,他们对解题还是缺乏思考,有同学题目才看一半,就开始做题了;还有一些同学是不知从哪里开始着手。
  针对这五种思路,我并不马上评价,而是和学生一起重新读题,一直思考,一起分析。
  师问:此题要求什么?
  生答:求tanA。
  师问:在直角三角形中tanA=?
  生答:等于对边比邻边,在这里是 。
  师问:根据已知条件如何求
  呢?请观察式子a2-ab-b2=0。
  生答:哦,明白了,可以把两边同除以b,然后把当成整体,进而得到答案。
  再回顾原先第2种,大部分同学都知道了接下去该如何思考,至于其它的几种解法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合作自己去分析正确和错误的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加以适当的方法引导,授之以渔,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思考技巧,让学生学会常用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促进学生能力提高,触类旁通,形成数学思维。
  二、巧用学生“错误”,促进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
  错误是一个没被发现的宝藏,一道良好的易错例题可以给学生方法与思路的点拨,利用得当就会产生巨大的财富,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错误的出现与教师恰当的处理是一种不完美的课堂。作为教师,要巧用学生“错误”,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以错为契机,矫杆扶正,深入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既长知识,义长智慧,来促进学生思考。
  三、重视教学问题设计,促进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没有问题,研究探索难以进行,更难以深入拓展。因此,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串”,把问题设计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引领学生思考的内容、方向,给学生思考机会,使学生存问题意识驱动下,学会积极的思考探索。
  四、适时适当的评价反馈,促进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
  适时适当的评价反馈目的是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程度,有效地调整、控制教学,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通过反馈信息,学生的思考也得以顺利展开,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评价反馈可采用如下方式促进学生思考:(1)口头测试。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概括自己本节课的感想或收获;让学生就本课内容提问,同伴回答。(2)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注意状态,如听讲是否全神贯注;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如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如学生的思维是否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说明、表达所学知识,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是否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3)教师点评。教师的真诚的回应,中肯的修正,适时的表扬。
  课堂评价与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有利于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思考氛围。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进而提升包括思维能力在内的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想当然的以为,老师讲了知识、方法,学生就一定能学会知识、学到方法。这其实与我们现在正大力提倡的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避免灌输式思考,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思考。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东湖学校)
其他文献
一、首抓词汇教学,多渠道积累词汇  词汇是语言运用中的首要的最基本的单位,它是读懂句子的前提,而文章又是由句子组成的。因此,要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首先抓好词汇教学。那么如何抓好词汇教学呢?一要抓好国际音标、语音知识、读音规则和构词法等知识的学习。例如,字母组合发音的情况,如:dear,hear,near,year,里都有ear字母组合,我们还可以把它们放在如下的句子里来记忆:My dear!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博大的文化渊源,精深的艺术内涵,与欧洲绘画艺术一同成为世界绘画艺术宝库的经典珍藏。随着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渗透和发展,现代青少年知道《蒙娜丽莎》的多过《李白行吟图》,喜欢《圣斗土星欠》的多过明四家、清四僧……。怎样通过美术欣赏教学使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刮目相看”,由漠视到推崇,由迷惑到陶醉?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古代作家的成就动机与文学创作张积家,李平一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希望从事对他们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完满的结果的动机。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教授在《张氏心理
中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和学习习惯告诉我们:注重对他们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不仅能够使得学生获得全面的英语学习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和使用的能力。英语资源学习策略的合理运用,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感悟,为技能的获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认知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文化想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英语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