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新课程 实施新方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知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就“圆的认识”的教学片断为例,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学思路简述
  
  教学“圆的认识”,是学生从学习平面折线图形的知识转入学习平面曲线的知识。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为此我先创设了一个“前往动物运动会”的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饱满的求知热情,投身到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中。
  教学中先让学生直接感知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并通过折圆、画线,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了亲身实践的体验。然后在小组的合作下,学习直径与研究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自然水到渠成,对于画圆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完成。同时,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片断(一):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方形的轮子吗?
  (学生面面相觑,心想: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问吗?不知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
  此时,师播放一段录像:阳光明媚,小狗、小猪、小猫进行了一次特别的动物运动会。小狗带来了自己做的方轮小车,小猪使用的是星形小车,而小猫出场的是圆轮小车。
  (学生们看到这里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了)
  师(微笑地):你们猜谁赢了?
  生:当然是小猫啦!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真的把学生们难住了,大家都睁大眼睛看着老师,生怕错过了这一节课)
  [分析: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并通过有趣的录像,为新课做了孕伏,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片断(二):
  在接触了生活中的圆的时候,教师进行认识圆心和圆的半径、直径的教学。
  师(拿出事前准备好的圆):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一个圆的圆心吗?
  (学生立刻沸腾起来,纷纷出谋划策)
  生1:可以用圆规的方法,一脚放在圆的边上,一脚所在圆的内方便是圆心。(掌声响起)
  生2:用折的方法,多条折痕重复的地方就是圆心。(大部分学生非常同意这个方法)
  生3:还可以用量度的方法找出这个圆的中心点,就是圆心了。
  ……
  [分析:在小组合作下,学生有的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相互学习如何画圆心;有的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下,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还有的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表象。在这个过程中,唤起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二、新课标下的教学思考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在实际教学中我尝到了探索的喜悦,对几何图形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1.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本课打破常规,创设了一个“前往动物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以饱满的求知热情,投身到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以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生、师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结论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从何谈起?
  3.给学生创设“研究”的时空。
  在教学中,学生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数学知识强加于他们,而要努力拓展“研究”的时空。本节课中在学生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后,创设为生活设计圆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开放的时空中,把知识、技能同化为自己思维的果实,真正做到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研究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
其他文献
空间与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紧密相关,了解、探索与把握空间,能使学生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课程标准》不仅在“空间观念”的提法上加入了新的元素,而且在内容上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在三个学段都大大加强了与培养空间观念有关的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目标。现在就第一学段的“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谈谈我个人一些粗浅的认识
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  培养学习兴趣,建立信心至关重要    上小学时要考数学,因为考不好,小学不准我入学,所以只好转到较差的小学去念书。直到上中学时,数学进入平面几何的问题,我才开始花工夫去研究,我对数学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候培养起来的。很多时候上其他的课很想睡觉,但当老师上数学课,介绍有趣的题目、数学的背景、数学家的故事,以及老的数学是如何发展都使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老师建立了我
近日,有幸参加了“宁德市数学骨干教师成果汇报”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近距离领略了他们的教学风采,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阮志强老师执教的“折扣”一课,他那鲜活的教学理念、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及真诚智慧的师生对话,博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下面,摘录其中的两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赏。    一、课上尽展风采    片断1:旅游费用预算  师:元旦快到了,阮老师和学校部分老师一共17人,想到福鼎太姥山观
周长与面积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几何概念。这两个概念,很多学生表面上能熟练背诵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周长、面积的计算,但却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碰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有的学生就无所适从,不知问题是与周长还是与面积有关,两者混为一谈,乱做一通。究其原因,是学生们头脑中对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本质缺乏清晰而深刻的理解。虽然教师们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引导学生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如在面积
庞书琪,出生于书香世家,现蒙承王始钧、朱茂刚等老师指导,并幸得中国艺术研究院徐福山先生授业解惑,为其艺术道路指点迷津。  龐书琪从5岁开始学习书法,习书至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考级软笔书法十级和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考级软笔书法九级等最高级别资质认证。  2004年获得第二届墨彩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作品电视大赛儿童组三等奖。  2005年获得祖国颂——和平之旅“两岸一家亲”全国书画摄
这个时代的青少年,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又是什么样子的?是从父母的视角来看?以社会的眼光来对待?还是以某些影视剧的符号化表达?题材的碰撞和创新,当网球运动热遇到青春校园,体育竞技校园剧《奋斗吧,少年!》,聚焦网球运动,围绕网球竞技讲述一代年轻人追逐梦想、奋力前行的青春故事,通过体育精神来表述青春,传递拼搏、励志的正能量,在养眼之外让屏幕前的年轻人有所受益,并给了我们一个认识当代青少年的独
儿童青少年喜欢在一起玩耍、互相追逐打闹,很容易发生外伤。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有点小伤小痛不要紧。其实不然,面对孩子的小伤小痛,家长一定要分清受伤的原因和部位,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至酿成大麻烦。  检查外伤的种类和部位很重要。儿童青少年的常见外伤有摔伤、碰伤、挤压伤、挫伤和扭伤等几种。摔伤在外伤中比较严重,尤其头部的摔伤更危险,须立即送医院治疗。扭伤比较多见,发生扭伤后,如身边无
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何根据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上的发展特点,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为此,本刊特开设“咨询港湾”栏目,将用真实的案例、科学的讲解,阐述青春期心理知识,让青少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与其说斌斌养的是“冷血动物”,倒不如说他养的是“孤独”,那些蛇蝎之类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对于这句话,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不按教材的内容、顺序进行教学,他们对教材“一改到底”,少则改变情境,多则变换内容,甚至有些完全改头换面。叶老的话启发我们思考:学生学习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教师应怎样有效地使用教材?归根结底,还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这才是数学课堂的“灵魂”。那么,
书名:《给孩子的书法》  作者:刘涛  ISBN:978-7-5086-8088-0  装订:精装  语种:简体中文  页数:304页  定价:49.8元  开本:32开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著名书法大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涛在《给孩子的书法》一书中,用109幅精美书法插图,系统梳理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化历史。先以极简洁而通俗的文字,从书法演变小史、书法的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