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一些高校开始组建教研团队,进行团队教学的实验。2007年初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首次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保证和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和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北京工业大学是地方重点高校,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明确以深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2008年,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建设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以教学团队建设为中心,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采取“校外引进、校内培育”两手抓的方式,有重点、有步骤地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充实师资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潜力、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建设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人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建设内容如下:
1.构建以课程为建设平台的教学团队。基础课程强调重点课程和课程群团队建设,优化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经过两三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组织和形成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团队。团队在指导和激励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从观念更新入手,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鼓励和帮助青年教师磨炼和构筑教学基本功,使教师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大力开展教学研究。主动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积极参与校级及以上的教改教研项目,积累和凝练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是研究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努力将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及时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二是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法与学法相互联系与作用,结合教学培养目标、学生能力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将重心放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上。
4.加强教材建设。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承担校级及以上的课程教材编写任务,坚持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靠团队的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质量高、使用效果好的精品教材。
5.建立起良好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起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深化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学校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制定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明确提出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教师专业结构、学历层次、梯队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优化发展要求,特别是强调教学团队中教学梯队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
要求优秀教学团队中的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生课程,在团队中执行青年教师助课培训制度,真正担负起指导和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任务。教学团队的带头人有责任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传帮带,将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使教学团队成为发挥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舞台。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使教师在合作性的工作、创造性的劳动和不断学习中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
例如,学校“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在彭永臻教授的带领下,于2007年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依托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构建起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成果显著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共有10人,其中教授5人(博导3人)、副教授3人、讲师两人,教师的博士学位获得率达80%。近5年来,青年教师共获得北京市、国家级教学成果和奖励达20多项。
构建以“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为基础的三级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机制
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学校坚持“三级”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即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教学团队建设,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三级教学团队,制定了《教学团队评价体系与资助办法》。学校还针对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成立了校院两级“教学团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计划申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及验收等具体实施工作。学院由主管院长负责成立相应的教学团队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并向学校推荐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教学团队。学校根据学院的推荐,通过公开答辩评选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确定其建设目标,给予相应的建设经费支持;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遴选出北京市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重点建设项目,学校在人、财、物上给予重点与配套支持。目前,学校共有50个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其中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37个,团队带头人平均年龄45岁,有教授32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11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除去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团队带头人平均年龄51岁,有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两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团队带头人平均年龄59岁,有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两人、北京市教学名师两人、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4人。基本构建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三级教学团队。
将教学团队建设与“四名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共同发展
传统教学中,因教师个人能力的高低而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情况比比皆是,导致课程群的教学质量起伏不定,学生培养质量难以保障。通过教学团队的作用,可以统筹安排课程群教师,把最适合的教师放在最恰当的教学岗位上,通过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保障学生培养质量。因此,教学团队建设不仅是建设精品课程的需要,也是高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学校依托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大力开展以“四名工程”(名专业、名课程、名教材、名师)建设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牢固树立师资队伍建设“以学术为根、以教学为本”的观念,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精心培育一批学术造诣深、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名师,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特色专业。目前,学校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两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1人;涵盖北京市精品教材44部(套),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32种教材选题入选“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40种教材选题入选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有8门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有9个专业入选北京市品牌专业立项,6个专业入选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北京市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张 雯]
明确以深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2008年,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建设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以教学团队建设为中心,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采取“校外引进、校内培育”两手抓的方式,有重点、有步骤地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充实师资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潜力、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建设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人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建设内容如下:
1.构建以课程为建设平台的教学团队。基础课程强调重点课程和课程群团队建设,优化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经过两三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组织和形成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团队。团队在指导和激励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从观念更新入手,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鼓励和帮助青年教师磨炼和构筑教学基本功,使教师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大力开展教学研究。主动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积极参与校级及以上的教改教研项目,积累和凝练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是研究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努力将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及时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二是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法与学法相互联系与作用,结合教学培养目标、学生能力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将重心放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上。
4.加强教材建设。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承担校级及以上的课程教材编写任务,坚持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靠团队的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质量高、使用效果好的精品教材。
5.建立起良好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起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深化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学校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制定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明确提出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教师专业结构、学历层次、梯队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优化发展要求,特别是强调教学团队中教学梯队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
要求优秀教学团队中的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生课程,在团队中执行青年教师助课培训制度,真正担负起指导和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任务。教学团队的带头人有责任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传帮带,将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使教学团队成为发挥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舞台。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使教师在合作性的工作、创造性的劳动和不断学习中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
例如,学校“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在彭永臻教授的带领下,于2007年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依托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构建起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成果显著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共有10人,其中教授5人(博导3人)、副教授3人、讲师两人,教师的博士学位获得率达80%。近5年来,青年教师共获得北京市、国家级教学成果和奖励达20多项。
构建以“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为基础的三级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机制
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学校坚持“三级”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即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教学团队建设,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三级教学团队,制定了《教学团队评价体系与资助办法》。学校还针对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成立了校院两级“教学团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计划申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及验收等具体实施工作。学院由主管院长负责成立相应的教学团队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并向学校推荐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教学团队。学校根据学院的推荐,通过公开答辩评选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确定其建设目标,给予相应的建设经费支持;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遴选出北京市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重点建设项目,学校在人、财、物上给予重点与配套支持。目前,学校共有50个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其中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37个,团队带头人平均年龄45岁,有教授32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11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除去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团队带头人平均年龄51岁,有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两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团队带头人平均年龄59岁,有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两人、北京市教学名师两人、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4人。基本构建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三级教学团队。
将教学团队建设与“四名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共同发展
传统教学中,因教师个人能力的高低而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情况比比皆是,导致课程群的教学质量起伏不定,学生培养质量难以保障。通过教学团队的作用,可以统筹安排课程群教师,把最适合的教师放在最恰当的教学岗位上,通过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保障学生培养质量。因此,教学团队建设不仅是建设精品课程的需要,也是高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学校依托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大力开展以“四名工程”(名专业、名课程、名教材、名师)建设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牢固树立师资队伍建设“以学术为根、以教学为本”的观念,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精心培育一批学术造诣深、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名师,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特色专业。目前,学校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两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1人;涵盖北京市精品教材44部(套),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32种教材选题入选“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40种教材选题入选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有8门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有9个专业入选北京市品牌专业立项,6个专业入选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北京市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