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政治”时代政治与道德关系的反思——论墨菲的民主思想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unicom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尚塔尔·墨菲的民主思想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和人之间如何共存、如何处理相互对立的问题.它试图以多元对抗取代理性共识,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结合起来,以"公共关心"和"公民身份"等政治的"善"取代实质性的"共同善",探寻与现代民主价值相适应的权力形式.墨菲在强调政治性的同时并没有割裂政治与伦理的关系,而是将它们重新"链接",借用精神分析伦理学拆解政治价值与西方现存权威话语之间的联系,保留政治与伦理之间的互动张力,把政治伦理主体的生成视为多元主体的多样化集体认同过程.这种民主方案呈现出共同的"政治善"与多元的"道德善"相结合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政治与道德区别和联系的独特视角,但墨菲的研究视野停留在民主的政治想象维度,且具有夸大对抗、差异、多元作用的倾向,从而使其理论建构性不足,局限于话语分析,难以深入到社会现实本质.
其他文献
在《正义论》当中,罗尔斯在对其他几种分配方式进行逐个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正义的理想:民主的平等.但由于他本人没有对其详加说明和界定,因而这一术语容易被误解或是跟其他平等理念,尤其是"公平的机会平等"概念相混淆;此外它的"民主的"特性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阐释.因而对"民主的平等"进行重新梳理和说明就很必要.然而,尽管"民主的平等"是值得我们欲求的分配理想,但由于它不够重视性别自然分工及其造成的蔓延性影响,一方面会遭遇来自外部的一些隐秘屏障;另一方面也面临来自自身理论内部的障碍而难以真正实现.一些批评意
在稀缺医疗资源的分配问题上,公正原则要求我们对同等者应同等对待,即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应平等地获得满足其自身生命健康基本需求的医疗保障,这一点不受当事人的种族、肤色、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社会地位、经济能力、家庭状况、贡献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公正原则也要求我们对不同等者应不同对待,即当医疗资源极度匮乏时,便只能依照医学指征上的紧迫性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效果预期分配给最有需求的伤病患者,在这里当事人的年龄时段、种族差异、家庭责任、社会贡献、支付能力等均不起任何作用.另外,医学指征中的"紧迫性"与"效果预期",仅
随着民法典竣工运行,应从体系视角跟进观察、评估法律行为制度及其承载的意思自治理念所表达的体系价值、体系效应和体系发展.在体例维度,民法典作为典范性法源,开放出了法律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公正既是道德德性的一个类型,分有道德德性产生及其演变过程的显性特征,也是一切德性的总括;其中,总体的公正通过对法的遵守在规范的来源方面统领着诸道德德性,具体的公正通过对外在善的适度标准的把握从判断标准和目标追求两个方面统领着诸道德德性.亚里士多德对公正与道德德性、公正与适度以及作为守法的公正与作为平等的公正等关系问题的讨论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贯穿其中的是基于幸福生活为目的的德性统一性原则,厘清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的内在理路是呈现该原则的基本途径.
西方道德哲学以理性的个人为基点,形成了"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两条确证道德自由的代表性理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两条理路由于忽略了道德自由问题产生的现实生活基础,要么将道德自由推向了道德强制,要么将道德自由降格为道德任意.道德自由只有在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关系中才能获得真实的理解,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关系是道德选择和道德责任发生的具体场域,也是道德自由得以可能的真实支点.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道德自由是社会伦理自由,社会性的个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现实的社会伦理责任.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中,社会伦
复礼为仁,是荀子为了实现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目标而进行的理论探索.克己,主要是指治欲,方法是"以义克利".而礼义的制定与践履,就是"复礼"的意涵,具体方法就是法后王以察先王之道.一方面,制定与践履礼义可以克己(治理人欲),从而"克己"被进一步收归到"复礼"中.而另一方面,"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表明复礼才是真正完满意义上仁的达成,即复礼为仁.复礼为仁的思想转向,不仅将礼与仁的内涵进一步深化,而且还对后世儒者影响深远,因而在当代的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研究中不能被忽视.
人类增强是生命伦理学领域中颇具争议性的话题.支持者和反对者针锋相对、莫衷一是.这场旷日持久的论战是学者们基于对增强概念的不同理解,分别在同代人之间和代与代之间两个维度上,围绕自由和公正两个伦理问题展开的.作为人类试图战胜脆弱性的努力,人类增强既给人类带来"变得更好"的希望,也可能会让人类陷入更大的风险中.厘清人类增强面对的本质性挑战,才能恰当地回答人类增强为何会成为一个道德上有争议的话题.
《荀子·乐论》是集中体现荀子音乐思想特别是其音乐伦理思想的专论.荀子的音乐伦理思想深刻体现了儒家乐教思想,并以其完备的系统性构建起儒家乐教的音乐伦理思想体系架构,其主要包括"乐者乐也"的音乐本质论、"乐尚和正"的音乐审美观、"礼乐统管"的社会综治说、"移风易俗"的音乐教化论、"以道制欲"的艺术修养观.《荀子·乐论》是对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特别是音乐伦理思想的集大成,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伦理思想的主基调,在中国传统音乐伦理思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近日,以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甘南州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烈士事迹改编、由甘南州藏族歌舞剧院创排的音乐剧《达玛花开》入选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并一举夺得第六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剧目奖。通过戏剧艺术的强大感染力。
从约翰·罗尔斯的"基本善"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之核心概念的内涵与特点出发,通过对两位思想家有关正义问题信息焦点的论辩,可以证明基本善作为人际比较的尺度面临诸多问题,最明显的是无法解决人际差异性问题.可行能力相对于基本善而言,能够为我们在现实社会中帮扶弱势群体、进行各种社会安排的比较等诸多问题上提供更为有力、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