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是每个孩子都美丽,但他们一定是可爱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聪明,但他们一定是独特的。这就需要教师用爱心去发现,用爱的阳光去照耀。为什么说“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呢?
  特别之一:初二刚接班时,对于纪律都很让任课老师头疼的班级,更不要说学习成绩了,平行班倒数第一,面对这样一个班级,他给我的最初印象是聪明,但行为习惯不够好,体育好,篮球打得不错,学习成绩中等偏上,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有着很高的威信,即全班学生都听他的,且这种威信不亚于老师的约束力。
  特别之二:他重感情、懂事、讲义气,这也很让我欣赏。他可以为了妈妈的幸福劝父母离婚;可以为妈妈在婚介所找对象,重组家庭;主张妈妈再生孩子,否则觉得对不起继父,当然同龄人过有的成熟与懂事使得他与继父相处得很融洽。
  正是这样特别的孩子,我的直觉告诉我,我要帮助他、要转化他。
  于是我对他有了特别的关注与关爱:凡事公正公平地处理,对事不对人,进步及时表扬,也绝不纵容他犯错误,刚开始小错误先延缓批评,大错误绝不放纵,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抓住理,让他心服口服,另外还刻意创造机会与其谈心,最初经常在下班放学的路上,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得很多,我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来现身说法,给他以借鉴,侧面提醒他,学习是有用的,多学一点总是好的,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否则遗憾越多,人生越不完美……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棍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将它打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轻轻一转,只听得“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棍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劲也没有打开锁,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从这个故事中我获益不少。记得某通讯公司有句经典的广告语:“沟通,从‘心’开始。”我也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只是这每一本书的开启方式不同。”通过一段时间这样的沟通,我们的心理距离拉近了不少,说话的语气也和缓了很多。我还亲自到他家做了一次家访,了解了很多他的情况。就这样我发现并抓住打开学生心扉之门的契机,为日后转化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距离在近一步拉近,当他思想上有波动,想提前退学然后去学技术为母亲赚钱时,我和语文老师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使得他能尽快稳定学习状态,使成绩有所进步。时间在推移,转眼快到期中考试了,我在班级说:“期中考试谁考进学年前十名,我请谁吃自助餐”。结果好消息传来,班级有6人考进前十名,他也考得出奇的好,考了学年第三名,我于是也说到做到,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因为在我看来,身教胜于言传,在吃饭接近尾声的时候,他拿了一个剥好的橙子给我,我下意识地问:“给我干什么?”他说:“谢谢你。”“谢我干什么?”“谢谢你对我的好。”听到这话,我的眼眶有些湿润,生活中有些东西不必在乎,可有些东西却不能不在乎,那就是孩子对你的爱,我顿时很满足,满足于这话所体现出的付出爱的感恩与回报。
  现在的他更成熟了,当然情绪也偶尔有波动的时候,但只要我们一沟通,乌云很快散去,太阳就会出来。竞选学生会主席成功后,经过一段过渡,在学习和组织活动中也能调控得越来越好,这也是我培养学生的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很支持他在学生会的工作,他也支持我在班级的工作,我不在班级的时候,他可以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我们在共同进步。
  在色彩缤纷、人海茫茫的大路上,我常觉得自己的渺小;步入自家的大门,常觉得自身的辛劳与疲惫。可是,每当我踏进校园,听那一声声真挚的问候,看那一双双求知的双眸,顿觉一股活力注入心田,一份责任感油然而生。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感到:学校是我的舞台,学生是我的最爱。我愿意将特别的关注与爱,给一个个特别的个体,相信我们定会收获欢歌无限。
其他文献
阐述了图书馆的功能和休闲教育的关系.在新经济形势下图书馆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更好地发挥文化休闲教育的功能,使每一个读者能全面、完整、健康地发展自己.
我时常问自己:如何界定一个学生的优秀?如果不能准确界定优秀那么又怎么去塑造优秀的学生?后来我发现,同为教师,对优秀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教师认为成绩好就是优秀,有的认为能力强才是优秀,有的认为品质好是优秀,有的认为举止优雅是优秀,有的认为性格好是优秀等等。而这些观念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我一时很难去清晰界定什么是优秀,但我不时从具体的人和事中感受优秀,并把
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而作为管理创新主体的图书馆领导者,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文章还简要分析了图书馆管理创新与时俱进中所应注意
从教二十多年,做过多年班主任,也做过多年的管理者,在教育学生方面多多少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过一些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学生的模式也在悄然改变。那种师道尊严式的教育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代之而来的是民主的、平等的教育方式。  我现在任课的班级里有几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为了让他们几个能记住,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批评他们时,常把他们几个以前的“老底”翻出来,可是几个学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