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时常问自己:如何界定一个学生的优秀?如果不能准确界定优秀那么又怎么去塑造优秀的学生?后来我发现,同为教师,对优秀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教师认为成绩好就是优秀,有的认为能力强才是优秀,有的认为品质好是优秀,有的认为举止优雅是优秀,有的认为性格好是优秀等等。而这些观念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我一时很难去清晰界定什么是优秀,但我不时从具体的人和事中感受优秀,并把它们作为我的教育主张进而放大。我留有一张学生随意书写的纸条,我看到它会为学生的表现由衷高兴,我会讲述给现在和今后的学生听:
“您的文字就和您一样,平和真实的姿态中是无限的情感和体悟;您的文章就是您的课,睿智和深刻后涌动着思想的魅力,能将人的心灵涡卷,您的笔好比您生命绿叶上的脉络,而文字已融入您的血液。现在,这些带给我的更多是写作的营养和情感的触动,思维的引导,而以后,这些呈现给我的是流淌着感恩与温情的记忆,一位用心思考,用爱育人的班主任,一位用智诠释文字,用情演绎文字的语文老师。”
事情的缘由是,学生方舟向我要一些我写的文章,于是我把自己平时发表的一些小文章复印了几份送给她。第二天,她又把那些文章放回我的桌上,并附了这张纸条。看似一张小纸条,但许多人未必会有这样的习惯和这样细致的表达,我从中看到学生处事的周到,看到她心智的高度。从她的语言中可以发现,她有能力透视每个文字,有眼界观照现在和未来,一件细小的事情能拨动她的心弦,能激发她的想象。
有一天与方舟谈学习,她形象地把自己的学法概括为“顺藤摸瓜”。她的“顺藤摸瓜”法基本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基本是以问题为“藤”,摸那些深埋着的知识的“瓜”。比如,碰到一个自己不知道或感兴趣的事情,她马上就会去翻看课本或上网搜索,对这个问题做深入的了解。由事件到前因后果,由前因后果到人、事、物、图,一下子会发现“瓜果遍地”。有时会以一个人物为中心来网罗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形成“累累硕果”。第二层意思是顺学科之“藤”,摸文综之“瓜”。她会在学地理的时候想起历史的知识,看历史事件的时候联系地理知识。她看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她往往会在这些书籍中发现它与地理和政治的交集,然后确定这些交集就是考试的重点。
这是一种优秀。一个人渴望成绩却不“小富即安”,而是从方法上寻求更大的空间,善于总结,独辟蹊径,且形象生动,从中你可以发现她开阔的思维和宏大的体系。
“层层叠叠的暗黄给崎岖的山路覆上了一层浓浓的寂寥与悲戚;冽冽狂啸的西风裹卷着孤猿颤抖而无助的哀啼,鞭笞着满是血痕、饱蘸泪滴的内心。路,艰难地延伸,却始终无法触及阴暗的苍穹,就如无力伤残的双翼无法承受遥遥无期的归途;风,肃杀地席卷,能扼杀一切生机,却吹不散早已凝冻的愁情;鸟,犹豫地盘旋,它汲取了自然的精华,可自然无可控制的威力却使它失去了飞翔的勇气。”
这是方舟面对杜甫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下的句子,她巧妙地利用了诗歌的意象,借助自己的想象来扩展诗境,把简洁的诗变成丰富细腻的散文,一个病老无助的诗人形象毕现。她的语言如美丽的焰火,纷繁多姿,串串精彩,灵气逼人。
暑假,方舟到北京新东方学习英语,回校之后她与我谈起了在北京的感受,其中谈到她结识了一位13岁的深圳小女孩,“我真佩服她,我们谈得很投机,她這么小就去过好几个国家,读了很多名著,而且独立生活能力很强,志向是要创建一个自己的化妆品品牌”。方舟与我说起这位深圳女孩时言语中充满钦佩和兴奋,似乎小女孩是她的榜样,而在我看来,这实际是方舟的另一种优秀,因为她总是把自己摆在谦和的位置上,她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于是我想,我心目中学生的优秀不是智力超群,不是能力过人,而是智慧而不失情趣。他有清晰的人生目标,有非同一般的行动能力,有丰富的涵养,有细腻的情感,有明澈的双眸,有阔达的胸襟;他自强而不自大,务实而不世俗,他能够在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同时,恪守人类最美好的品质,拥有人类最温暖的情怀,习得人类最睿智的思维,进而获得自己快乐、充盈的人生,这是我最想告诉我学生的。
其实,能悉心感受学生的优秀又何尝不是老师必备的一种优秀。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二中)
我一时很难去清晰界定什么是优秀,但我不时从具体的人和事中感受优秀,并把它们作为我的教育主张进而放大。我留有一张学生随意书写的纸条,我看到它会为学生的表现由衷高兴,我会讲述给现在和今后的学生听:
“您的文字就和您一样,平和真实的姿态中是无限的情感和体悟;您的文章就是您的课,睿智和深刻后涌动着思想的魅力,能将人的心灵涡卷,您的笔好比您生命绿叶上的脉络,而文字已融入您的血液。现在,这些带给我的更多是写作的营养和情感的触动,思维的引导,而以后,这些呈现给我的是流淌着感恩与温情的记忆,一位用心思考,用爱育人的班主任,一位用智诠释文字,用情演绎文字的语文老师。”
事情的缘由是,学生方舟向我要一些我写的文章,于是我把自己平时发表的一些小文章复印了几份送给她。第二天,她又把那些文章放回我的桌上,并附了这张纸条。看似一张小纸条,但许多人未必会有这样的习惯和这样细致的表达,我从中看到学生处事的周到,看到她心智的高度。从她的语言中可以发现,她有能力透视每个文字,有眼界观照现在和未来,一件细小的事情能拨动她的心弦,能激发她的想象。
有一天与方舟谈学习,她形象地把自己的学法概括为“顺藤摸瓜”。她的“顺藤摸瓜”法基本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基本是以问题为“藤”,摸那些深埋着的知识的“瓜”。比如,碰到一个自己不知道或感兴趣的事情,她马上就会去翻看课本或上网搜索,对这个问题做深入的了解。由事件到前因后果,由前因后果到人、事、物、图,一下子会发现“瓜果遍地”。有时会以一个人物为中心来网罗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形成“累累硕果”。第二层意思是顺学科之“藤”,摸文综之“瓜”。她会在学地理的时候想起历史的知识,看历史事件的时候联系地理知识。她看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她往往会在这些书籍中发现它与地理和政治的交集,然后确定这些交集就是考试的重点。
这是一种优秀。一个人渴望成绩却不“小富即安”,而是从方法上寻求更大的空间,善于总结,独辟蹊径,且形象生动,从中你可以发现她开阔的思维和宏大的体系。
“层层叠叠的暗黄给崎岖的山路覆上了一层浓浓的寂寥与悲戚;冽冽狂啸的西风裹卷着孤猿颤抖而无助的哀啼,鞭笞着满是血痕、饱蘸泪滴的内心。路,艰难地延伸,却始终无法触及阴暗的苍穹,就如无力伤残的双翼无法承受遥遥无期的归途;风,肃杀地席卷,能扼杀一切生机,却吹不散早已凝冻的愁情;鸟,犹豫地盘旋,它汲取了自然的精华,可自然无可控制的威力却使它失去了飞翔的勇气。”
这是方舟面对杜甫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下的句子,她巧妙地利用了诗歌的意象,借助自己的想象来扩展诗境,把简洁的诗变成丰富细腻的散文,一个病老无助的诗人形象毕现。她的语言如美丽的焰火,纷繁多姿,串串精彩,灵气逼人。
暑假,方舟到北京新东方学习英语,回校之后她与我谈起了在北京的感受,其中谈到她结识了一位13岁的深圳小女孩,“我真佩服她,我们谈得很投机,她這么小就去过好几个国家,读了很多名著,而且独立生活能力很强,志向是要创建一个自己的化妆品品牌”。方舟与我说起这位深圳女孩时言语中充满钦佩和兴奋,似乎小女孩是她的榜样,而在我看来,这实际是方舟的另一种优秀,因为她总是把自己摆在谦和的位置上,她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于是我想,我心目中学生的优秀不是智力超群,不是能力过人,而是智慧而不失情趣。他有清晰的人生目标,有非同一般的行动能力,有丰富的涵养,有细腻的情感,有明澈的双眸,有阔达的胸襟;他自强而不自大,务实而不世俗,他能够在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同时,恪守人类最美好的品质,拥有人类最温暖的情怀,习得人类最睿智的思维,进而获得自己快乐、充盈的人生,这是我最想告诉我学生的。
其实,能悉心感受学生的优秀又何尝不是老师必备的一种优秀。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