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描写革命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的,有颂扬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有描写祖国秀丽河山的,有反映祖国发展文化、科技的等等,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与丰富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凭借语文教材进行的。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上受教育。
  
  一、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教学方法
  
  1. 直观。词义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强,所以用直观的方法,比如:学生不容易见到的动物鳄鱼、犀牛、燕千牛等,都可以用图片、幻灯机来让学生观察事物的具体形象,得到具体的认识。
  2. 结合课文。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理解词义是最经常最重要的教学词义的方法。词语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揣摩出来的。比如:课文《麻雀》一文中“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来掩护小麻雀,想拯救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的意思就可以从上下文中揣摩出来,可以理解为挽救、援助,使其脱离危险。
  3.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累积。学生对事物,不是上小学学习语文才开始的,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很多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课文中的词语所涉及的事物有的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只要聯系生活实际意思就很容易理解。
  4. 比较辨析。词的训练还要培养正确地用词造句能力,因此,课文中用的准确恰当的词语,要找出典型的阅读中引导学生加以比较辨析。
  
  二、在“句子”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从文章的重点句子可以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所引用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首先,我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抓住这个句子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联系全文,说说“可爱”、“破碎”各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体会地球的“可爱”可以遥望地球所见到的景色和自然资源去考虑;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以“不加节制”,“随意破坏”去思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重要性,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破碎的一面。
  
  三、在“段”的理解中渗透思想教育
  
  文章的重点段是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细读口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在《白杨》一文中,先让学生默读“爸爸一手搂一个孩子……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一是提问;二是联系上下文。爸爸在介绍白杨树后为什么“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深思”?他沉思什么?为什么“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启发学生思考树和人的关系,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在爸爸的教育关爱下,会像小树一样,将来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四、在“朗读”品味中渗透思想教育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现代文更是如此,要顺利地理解课文,通读课文是前提。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要让学生多朗读。读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通读全文,这样能够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了解文章朗读的节奏和停顿;可以朗读一些重点句段,进行精段品读,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了句的节奏和停顿,对于句意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况且《大纲》也要求初中生要背诵一定量的文段,顺畅的朗读是背诵的基础。诵读的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传统教学法。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语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现代文讲究文曲美,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学生喜欢读、背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诵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疏通文义。例如在诵读《桂林山水歌》时,要领会桂林的胜景等画面的意境,从而帮助自己理解内容。同时也要探索作者行文意图,掌握文章理路,做到灵活记诵。
  
  五、创造机会、多让学生想象、渗透德育思想
  
  记得以前我所教学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来讲,由于是乡村小学,不可能有现代教学条件,我总是多方位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课文意思,想象出了许多我没有料到的,天真无邪的画面,在教学完《风筝》一课后,学生展开想象或绘图画,或小组谈话的方式把自己融入课文之中,与课文中的孩子一起让心在原野上奔跑,跟他们一起高兴、一起疯狂、一起懊丧、一起希望。有了前面的随时培养,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展开想象就好像家常便饭。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一想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孩子们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其它一些书上没有的画面。比如:青蛙呱呱地叫着,蛇懒洋洋地爬着,黑熊在春天跑步,东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们在秋天采摘着山葡萄、木耳;挖参的人群在深山中寻找着宝贵的人参。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欣赏一些天真烂漫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渲染,让小读者更加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新时期德育的特点,对德育渗透的方法不断创新、总结和发展。
其他文献
为研究适用于时速160km线路高架段的轨道结构,基于设计最高速度为160 km/h的北京新机场线,提出了一种具有新型限位结构的装配式双向先张预应力轨道板整体道床结构.为降低桥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课标》中规定的文言文基本篇目约占全部篇目的百分之二十。这些课文,文质兼美,有助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课标》中强调了朗读和背诵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而如今,不少语文教师因为中考时对朗读和背诵较难涉及,受应
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反思、探索、尝试,如何把学生带进语文这个世界,去欣赏、感悟、创新。现对语文阅读教育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教育家杜威说: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知识原来是寓于生命之中的。意思是说,有生命的知识,通过非生命的载体,在教学中又回到有生命的个体中。这一教学过程,便是对话、心灵交流和有效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和升华。语文阅读教学便是这样一个过程。  那么,在实践中
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全新的角色—由主角转变为主持人。此项变革,势必带动一系列的变化,教育理念的变化就首当其要。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内容的学习不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而是把它当作提高学生素质的桥梁。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而
语文是国语的前言,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呢,便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课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
目的: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n=50)和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所用时间最多的。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分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圆满实现,教学要求能否达到。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借鉴能力和阅读技能,其中阅读技能为核心。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词、句、段、篇的能力,从浅层到深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