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MS 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5621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MSOffice高级应用是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实践性很强,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文主要以四川省的三所同类型的高校作为代表,主要研究高校MS 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并且就该课程的改进措施进行初步分析,文中结合了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回顾分析法以及教师访谈等几种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数据结果找出该课程当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并且探究存在问题的相关原因,就改进措施以及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对院校的MS Office高级课程的应用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MS Office高级应用;教育教学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8-017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现如今,高校主要以培养技术型以及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关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实际应用,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加侧重于教出一批既能够运用知识又能够运用技能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重视知识的学习,同样也能够强化相关的训练。MS Office高级应用属于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方面的操作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更好的逻辑思维。通过回顾性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该课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存在着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不足现象,部分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仅仅是学到了基础理论,但是并未真正的摸透这门课程,也有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缺乏对于计算机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内容的探索,仅仅是学习了相关的理论,但是并未树立一个计算机思维。本文主要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于四川省的三所同类型的高校的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研,本文当中所研究的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该课程在授课的过程共有32课时,在计算机实训教室内完成授课,教师主要采取任务驱动这样的办法来进行教学。调查中主要基于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现有的教学数据,并且对该数据进行了分析及思考,客观地剖析了本课程的教學过程当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师生对于该课程的一些重视。
  1构建应用型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对于我国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种扬弃
  所谓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思想的构建下,依据相关的教学目标,建立起一个比较稳定的教学框架,由于教学目标以及侧重点的不同,不同的课程在制定教学模式的时候会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一般来说,基于学术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加全面的深入以及了解前沿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想象力,因此该教学模式在设置的过程当中更加偏向于对于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是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还需要有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形成能力,需要把这些知识准确的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当中,因此教学模式在构建的过程当中更加注意对学生素质的训练以及相关的知识综合利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将这种教学模式称之为应用型的课程教学模式。
  针对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来说,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的弊病普遍存在,而当我们面对不同人才培养类型时,基本上使用的教学模式是一样的,没有对教学模式进行区别,也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需求或是要求进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制定,导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千人一面的情况,因而我们认为高校课程教学构建必须要服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必须要根据不同的课程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2应用型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质
  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过程其实就是将人力资源转化成应用型人力资源,而学生是否具备了相关的能力,是这个过程能否真正地转化的关键性的内容。所以说应用型的课程模式跟传统的课程模式有着一定的区别,应用型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专业的素质和应用能力来培养学生,在该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是以掌握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得到一个全方位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会融会贯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状况当中,所以说应用型的教学的实质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核心性的内容,处于一种协调性的专业训练教学。应用型的课程教学的特征能够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在教学的观念上面,既要让学生学会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学会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其次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面,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需要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传统的课程教学过分地注重了知识的结构性,而缺少了最终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三点是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面,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致力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提升知识的内在动力,第四点是教学评价,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体现出整个评价过程的多样性以及应用性。
  3调查的对象以及方法
  3.1调查的对象
  本文所调查的对象是四川省三所同类高校的已经学完本课程的学生,并且我们从三个院校当中随机抽取了一个班级,总共学生的数量为182名。
  3.2研究的方法
  我们在本篇文章当中所利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主要是由学校的任课教师来进行设计的,通过网络匿名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问卷。问卷回答的有效率达到了100%,除此之外,还包括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一些同期的网刊的文章进行不断的研究,能够为该课程的改进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4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以及课程改革的对策
  4.1学生对于课程的基本的认知情况
  1)认知分析。从图表当中能够看出,有71.27%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还是比较重要的,有63.7%的学生清楚开设该课程的具体的目的,说明这63.7%的学生对于该课程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并且想要学习,有大约30%左右的学生对于该课程的理解并不明确,说明这些学生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而且不够关注该课程的展开,教师需要对这类学生进行帮助,让学生能够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   2)学习的态度。从图表当中可以得知,有78.31%的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对于自己的工作或者是生活是有着一定的帮助的,有41.54%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在课上做到认真地听讲多练习,有58.46%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存在着不认真听讲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对的情况。
  3)教学内容分析。从图表当中分析得知,有7.18%的学生能够轻松地完成教学的内容,但是这一占比非常低,由此便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69.81%的学生认为该内容是可以在老师以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的,存在着独立完成困难的情况,还有23.01%的学生很难完成这样的教学内容,说明该课程在设置的过程当中,其内容存在着偏难的情况。在教学的项目的安排的过程当中,有42.73%的学生选择该项目的设立能够帮助他们进行能力的培养,剩余学生保留着不同的意见,说明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其能力培养方面不够突出,跟学生的实际需求关联不够密切。为了能够让该课程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调查问卷当中设置了您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有52.3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在设置的过程当中,其教学的内容比较难,而且课时太少,有26.36%的学生认为知识点比较难以运用,还有21.2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比较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习的兴趣,综合原因来看,该课程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存在着项目较难,课时比较少,学生练习时间比较少,部分教师存在着只重视教学任务的情况。
  4.2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建立豐富且内容多样化的在线教学平台。有一些教师的案例一般是来源于互联网,因此缺少相应的理论性的证明,应该积极地引导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完成共享项目,组织任课教师对项目进行测评,建议在同一个课题下设置难易程度不一样的项目,让学生更加地具有选择性,可以满足学生在学习时的个性化的需求,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加的实体化,简易化,突出操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程当中,提升其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建设以精品课为课程形式的在线教学平台,鼓励教师完成线上资源的建设,分享教学的课件以及资源,除此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多地参与课程的建设,将疑难问题以及作品分享的平台上面。
  2)加强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当中的使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的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探索信息技术和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创新教学的办法,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做好相关的设计,包括重点难点以及项目的案例,上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围绕着重点难点进行答疑解惑,课程结束阶段,教师应该再次收集学生的疑
其他文献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H5线上活动是企业常用的营销手段。这类型的活动特点是时效短、变化快、低时延。如何快速开发和发布并保证页面的可靠性,对企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采用开发JSSDK的方式,将活动业务需要的基础接口进行封装,并保其稳定性和跨平台性,从而让开发活动页面时只需关注业务逻辑本身,达到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JSSDK;H5;跨平台;营销活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
本文主要围绕视觉传达系统中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展开研究,通过简要介绍两者的概念以及存在的异同点。探究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在文字、广告、动画、教育等设计环节的应用现状,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们生活服务。
摘要:文章以证券行业的历史数据作为原始数据集,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找出股票运行规律和走势情况,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预测结果正确率比较高。  关键词:BP神经网络;股票行情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8-020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证券业是信息化比较早的行业,其行业数据实时更新,积累了大量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它要求高校工科类专业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知识体系繁杂、内容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等现状,本文以“应用”为导向,探讨了目前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这些教学改革手段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这将有助于推动我校通信工程专
该文基于Android Studio平台,首先通过用户输入的身材信息和OpenCV对人体照片的分析,判断人体身材类型,然后通过3d Max创建不同人体身材类型的穿搭人体模型,最后通过OpenGL图形库导入3d Max创建的穿搭人体模型,最终在应用程序上实现个性化三维虚拟试衣的效果。
中职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已颁布,如何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师面临的一项新课题,该文以"画图"应用程序的课堂教学为例,对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际的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进行了一定探索,也对"画图"教学的艺术性做了多方面的探究。
摘要:菌类养殖对于温湿度、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等要求异常严格而一般的人工管理很难达到科学种植的要求。而如果不能实现大棚环境的远程监控,其管理成本和设施成本都非常高,人工管理也无法实现便捷化和精准化,该文设计一个主控芯片基于树莓派的,使用前后端语言分离设计Web网页等技术实现的远程监控及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网站观察温湿度数据及变化折线图,当温湿度过低,低于设计的阈值是会自动地喷洒水,以达到降低温湿度
针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交通道路大气能见度检测设备价格昂贵、未能满足覆盖大面积路网等问题,基于AOD-Net及道路监控设备,提出一种新型能见度检测系统。系统采用AOD-Net对道路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算法构建模型给出相对准确的大气能见度数据。采用PyQt创建GUI程序平台,方便用户使用图像资料完成对交通道路大气能见度的检测。
摘要:随着互联网内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对优秀Web开发工程师的综合素质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Web前端开发工程师岗位的 需求,导致培养与需求脱节。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以社会对前端开发工程师的需求为导向,对Web前端开发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建构,逐步对学生提出夯实基础、加强实践、能力提高,再到综合素养的能力要求,形成一种新的学习链。  关键词
摘要:该文主要对首都机场新D-ATIS系统(数字化自动航站情报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介绍,并分析了系统出现的常见故障及故障解决方法。  关键词:首都机场;D-ATIS;常见故障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8-022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无论是航班架次,还是乘客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