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菊为菊科植物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的花,在新疆地区作为花茶饮用并具有降压、降糖及降脂等功效。近年研究表明雪菊中的黄酮类物质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但相关成分的分析和活性研究相对薄弱。本课题前期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响应面设计法,研究建立了雪菊总黄酮的优化提取工艺。本文以马里苷和黄诺玛苷为指标性成分,采用大孔树脂对雪菊总黄酮的精制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为阐释雪菊药效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论文采用大孔树脂,以马里苷为指标性成分,研究建立了雪菊总黄酮制备工艺。选用D101、AB-8、LX-17以及XDA-8等四种代表性大孔树脂进行筛选,优选出制备性能较好的AB-8大孔树脂,采用动态法实验考察,建立的优化工艺为:雪菊药材采用20倍35%乙醇提取2次,每次60min,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相当于生药材0.5g/ml,上预处理好的AB-8树脂柱(柱体积,1BV),依次用水(4BV)、10%乙醇(4BV)、75%乙醇(5BV)、95%乙醇(2BV)洗脱,75%乙醇洗脱部分减压浓缩,干燥,即得雪菊总黄酮(CTTF)提取物。进一步采用LX2000小孔树脂、反相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分离技术,从CTTF中分离得到其主要成份马里苷和黄诺玛苷。采用高效液相法分析,测得CTTF中黄诺玛苷和马里苷的含量分别为55.30、35.73 mg/g。采用亚硝酸钠显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得雪菊总黄酮中以芦丁计总黄酮含量为58.95%。分别采用DPPH、ABTS两种自由基清除实验,以芦丁为对照,对雪菊总黄酮及其主成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雪菊总黄酮对两种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并与样品剂量呈正相关。按半数清除率浓度(IC50,?g/m L)计,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为马里苷(6.84)>芦丁(7.72)>黄诺玛苷(19.79)>雪菊总黄酮(30.43);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大小:雪菊总黄酮(45.1)>芦丁(69.1)>马里苷(92.6)>黄诺玛苷(117.5)。研究结果表明,雪菊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与芦丁相当,其中黄诺玛苷、马里苷等黄酮类成分是其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