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实施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旨在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价值观。”如何将《标准》的内容付诸于体育教学实践中,这无疑对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滨州市初级中学《标准》落实实施工作已开展多年,但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滨州市初级中学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的弊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目标、方法、评价以及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和“健康第一”思想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着和《标准》不同程度的偏差。因此,研究滨州市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进现有的体育教学各方面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发、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分别对滨州市15所不同层次的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及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实施状况进行系统、详尽的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发、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分别对滨州市15所不同层次的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及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实施状况进行系统、详尽的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表明:(1)滨州市初级中学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育教师能接受并且能够认真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但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流于表面和形式,不能挖掘其精髓,不能够从本质上理解、研究课程标准的真正内涵,以致使得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教师结构趋于年轻化,职称普遍较低,科研能力普遍较低,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地区之间差异较为明显。(2)滨州市大部分农村中学均存在场地、器材设施方面严重缺乏的现象,不能够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及课外活动的开展,以致抹杀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同等级的学校间的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存在着极其不平衡的状况;政府对学校体育建设的财政性支出过少,以致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3)教师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课程,不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欠缺校本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对新兴的体育项目涉及较少、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课程普及力度不够;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大多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组织方式太过单一,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度不高,采取“一锅端”的教学组织方式,影响教学的效率,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4)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缺乏民主性,只注重中考成绩和带队成绩等终结性的评价方式,使教师缺乏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过程性和形成性的评价,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教学目标大多还只停留于三基教学,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要求过少,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5)《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开设较少,体育课被占用、挪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了解甚少,缺乏自我预防和保健知识等方面的基本常识。(6)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上能基本符合国家的体育锻炼标准,但是仅流于表面和形式,在组织方式上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组织,场地器材的提供上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使学生锻炼的热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