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透明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与EPR效应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ngzh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肾透明细胞癌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强渗透长滞留(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效应之间的关系。2.研究肾透明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与WHO/ISUP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1.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肾肿瘤切除术并在术后对离体肾标本进行高分子纳米胶束造影剂灌注实验的45名患者,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包含性别、年龄、术后病理诊断等一般资料,以及高分子纳米胶束造影剂灌注实验测得的数据;采用灌注实验中测得的肿瘤区CT峰值表示该区域肿瘤EPR效应强度,采用肿瘤区CT值的达峰时间描述该区域EPR效应发生的动态过程。2.获取上述患者病理标本,再次切片并进行HE染色、兔单克隆抗体CD34联合过碘酸希夫试剂(PAS)染色。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将染色结果分为VM阳性组和VM阴性组,VM(+)组对应镜下可见VM的切片,VM(-)组对应无VM的切片,检测和判定拟态血管,统计拟态血管在所有切片中的阳性率和密度并对密度划分等级。3.结合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和既往已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研究完整收集并整理45例研究对象资料,其中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45例,术后均行离体肾高分子纳米胶束灌注和影像测量;男性总计27例,女性总计18例,年龄最低42周岁,最高67周岁,平均(55.65±7.35)岁,其中29例≥60岁,16例<60岁;22例肿瘤部位位于左肾,23例位于右肾;术后病理证实肿瘤侵及纤维膜37例,无纤维膜侵及8例;肿瘤最大直径范围2.5cm~10.5cm,平均(6.23±2.10)cm;WHO/ISUP分级1级12例,2级8例,2-3级19例,3级5例,4级1例;纳米胶束灌注实验测得造影剂CT峰值最小2.28×100ug/cm 3,最大9.36×100ug/cm 3,平均(5.58±1.84)×100ug/cm 3;造影剂CT值最短达峰时间1h,最长达峰时间6.5h,平均达峰时间(3.88±1.08)h。2.肿瘤标本切片后进行HE染色及CD34联合过碘酸希夫试剂染色,镜下观察切片染色效果理想,HE染色处理的切片部分可见癌细胞包绕而成的管腔样结构,内含红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该类型由肿瘤细胞围绕形成的管腔结构表现出CD34阴性,同时PAS阳性的特征,符合血VM的判断标准;由正常血管内皮构成的肿瘤血管则表现为CD34和PAS均呈阳性。45例研究对象中发现35例存在VM阳性,对应VM(+)组;10例VM阴性,对应VM(-)组,所有切片中VM阳性率77.78%。对45张切片的拟态血管密度分别统计和评分,其中0分11例,1分6例,2分8例,3分9例,4分11例。3.使用卡方检验分析VM的表达状况与一般资料之间的相关性,P<0.05时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与性别之间的χ2=0.536,P=0.464>0.05;VM表达与年龄之间的χ2=0.173,P=0.677>0.05;VM表达与肿瘤部位之间的χ2=0.407,P=0.524>0.05;实验结果和肿瘤包膜侵犯之间的χ2=0.043,P=0.835>0.05。VM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包膜侵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统计VM(+)组和VM(-)组的肿瘤最大直径,VM(+)组平均最大直径(6.19±2.20)cm,VM(-)组平均最大直径(6.39±1.83)cm,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数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t=-1.976,P=0.793>0.05)。罗列VM(+)组和VM(-)组的WHO/ISUP分级,使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数据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VM(+)组WHO/ISUP分级高于VM(-)组(U=56.500,Z=-3.412,P<0.05)。4.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和纳米胶束灌注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VM(+)组的CT值峰值平均为(6.19±1.61)×100ug/cm 3,VM(-)组CT值峰值平均为(3.44±0.46)×100ug/cm3,采用用t检验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峰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8.904,P<0.05);VM(+)组CT值达峰时间平均为(3.30±1.42)h,VM(-)组CT值达峰时间平均为(4.04±0.93)h,同样采用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二者在各自的达峰时间上并未呈现显著差异(t=-1.976,P=0.055>0.05)。5.结合所有切片的VM评分和纳米胶束灌注实验所得CT峰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874,P值<0.05,两者之间存在强正相关性。将切片的VM评分和对应的CT值达峰时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128,P=0.401>0.05,两者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将切片的VM评分和对应的WHO/ISUP分级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685,P值<0.05,两者之间存在较强正相关性。结论1.CD34联合PAS双重染色能有效区分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型血管和肿瘤构成的拟态血管,适用于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2.VM的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与EPR效应的强度呈正相关,与EPR效应达峰时间无关。3.VM的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包膜浸润情况无关,与肾透明细胞癌的WHO/ISUP分级呈正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既往研究发现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如吗啡)具有诱导心肌组织缺氧耐受的作用,这一效应与激动δ、κ受体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急诊PCI中,为了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剧烈胸痛所致心肌耗氧增加、并稳定呼吸,常皮下注射吗啡来镇静止痛。然而,吗啡存在心脏骤停、循环抑制、癫痫发作、呼吸抑制、昏迷及死亡等多种严重不良反应。此外,多项研究发现吗啡与P2Y12抑制剂联合应用时,P2Y12抑制剂血药浓度和抗血小
背景: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是患者呼吸支持的关键手段。撤机是机械通气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及时的撤离呼吸机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的预后。患者在开始机械通气之初,就应该进行撤机可能性的判断,当患者满足每日撤机筛查标准时,即可以实验性撤机。目前,临床上有多个参数可以预测撤机结果,应用最多的是浅快呼吸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
目的:观察应用顺铂联合长春瑞滨后兔肝脏的超声表现、ARFI测定值、实验室检验及病理改变多方面变化,比较用药后肝损害的情况,重点观察是否形成脂肪肝及肝纤维化。探讨实验室检验指标(肝功及血脂)和ARFI测定值对于诊断肝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将白兔分为普通饲料组(A组)、高脂饲料组(B组)、顺铂+长春瑞滨组(C组)、顺铂+长春瑞滨+高脂饲料(D组),每组分别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ZYTIGA(阿比特龙)是一种不可或缺、极其重要的药物。阿比特龙在中国上市时间短,某些方面研究有所欠缺。本实验对合成及制剂工艺做了进一步优化,并且对其质量也进行了相关分析。由于阿比特龙由于其是亲脂性物质溶解度极低,故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增加其溶解度,使其能稳定的发挥作用。最后做了检测细胞毒性MTT试验,验证阿比特龙-2-HP-β-
目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是由于机体头面部受到了穿通伤或者钝器伤导致神经受损,从而造成视力丧失亦或是下降的一种疾病,如果患者的治疗不够及时则机体视功能损伤为不可逆的、永久的。本研究经过分析经眶上硬膜外入路视神经减压的相关影像学与解剖内容,探究机体解剖标志状况,对入路方式的解剖数据进行测量,明确安全手术的范围,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另外测量该方式下磨除视神经管骨质的最大有效安全范围,由解
背景和目的脑卒中是一种多病因的脑血管疾病,其中颈动脉狭窄在所有导致脑卒中发生的因素中所占比例最高。鉴于颈动脉狭窄性脑卒中所造成的社会和经济负担逐年增加,准确诊断颈动脉狭窄度及识别斑块成分对脑卒中的预防和管理十分重要。当前,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检查颈动脉狭窄常用的无创方法,但颈动脉斑块形态多样性、诊断医师的主观性及颈动脉CTA检查数量的增加均给CTA传统方
目的在结核病流行很多偏远地区,由于放射科医生缺乏及医生经验不足,所以放射科医生利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肺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中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自动检测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Tuberculosis,ATB)系统,帮
第一部分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及模型在鉴别结直肠癌肝转移与乳腺癌肝转移的研究目的应用机器学习影像组学特征及模型鉴别结直肠癌肝转移与乳腺癌肝转移,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将11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与11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为训练集与验证集(训练:160例,验证:70例)。对已勾画ROI的患者肝脏的增强CT门静脉期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出895个影像组学特征,分别釆用T检验和最小绝对收缩选
研究背景: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根据其解剖位置可分为肝内胆管癌(ICCA)和肝外胆管癌(ECCA),其中肝外胆管癌又可以分为肝门部胆管癌(PCCA)和远端胆管癌(DCCA)。CCA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和致癌基因的影响。肿瘤生物标志物对于早期发现,靶向治疗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至关重要的意义。与ICCA
背景: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首位的恶性肿瘤,具有恶性度高、易复发和易转移等特点。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其中NSCLC占据85%。由于NSCLC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绝大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5年的生存率仅为5%。尽管近30年来诊断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