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对初中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研究 ——基于初中思政课的视角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红”即网络红人,是伴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而来的时代产物,最早来源于文字时代,后发展于图文时代,火爆于如今的宽频时代。在网络盛行的今天,“网红”的娱乐性、互动性、多元性、商业性等特点依托互联网平台对初中生的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青年时期,无论是人的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剧烈变化时期,也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面对“网红”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如何充分发挥其对初中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克服其对初中生价值观带来的消极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网红”及网红影响为研究内容,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网红”对初中生价值观产生的双面影响,并基于初中思政课的视角提出对应的引导策略。本研究内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分析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对本研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了具体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调查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分析了初中生对“网红”关注状况,包括初中生对“网红”的关注动机、对“网红”的关注程度、对“网红”的认知程度、对“网红”的基本态度等。第三部分为影响和原因分析。阐述了“网红”对初中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对产生消极影响进行归因分析。第四部分为引导策略分析,即以思政课堂为平台辩证认识“网红”现象、以思政教师为主导正确引导“网红”关注、以同辈交流为依托适时引导“网红”热点、运用“网红”素材提升思政课教育功能。期望能够在以上策略的引导下形成多方合力,通过思政课引导初中生在“网红”双重影响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其他文献
词汇是语言用来表达意义的重要承担者,是语言最基础的内容,词汇的学习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阅读中的词汇附带习得一直是二语研究的热点,受到了广泛关注。“话题兴趣”作为有助于提高学习者阅读任务的参与度的一个情感因素,从该角度进行词汇学习或附带习得的研究不多,尤其以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的更是稀少。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探究两个问题:1)无阅读任务下,话题兴趣是否会影响高中生英
教师是应该花上几个小时修改学生的错误,还是仅简单标记错误,让学生自行修改,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令人惊讶的是,在教师书面反馈下,写作错误仍频繁出现。许多研究都为书面修正反馈能降低写作错误率,提高语言准确性提供了证据,但在现实中,导致学生错误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书面反馈的使用不当,这意味着反馈的选择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表明间接书面反馈能促进学生对错误的思考和自我修改,长期有利于对知识的加工和理解。但其中
为了解小学教师心理授权在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公平感在此模型中起到的调节作用,从家庭、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分析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心理授权量表》和《组织公平感问卷》对广东省内469名小学教师进行研究,并使用SPSS22.0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教师在工作家庭冲突,职业倦怠,心理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以知识、技术和文化支撑的新经济形态,正在逐渐成为城市多元产业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成为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还改变着城市空间和社会形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过后,传统的制造业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中遗留下了城中村、旧厂房、旧码头等历史建筑空间,这些城市空间的更新需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增
目的:本研究共有三个研究目的,一是从脑区差异激活角度出发,探索海洛因戒断者在相关线索下反应抑制任务的行为反应与神经基础;二是从任务态脑网络连通角度,进一步探索戒断者相关线索反应抑制任务的神经网络机制;三是从静息态角度,探索戒断者相关线索反应机制任务相关的脑结构与功能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方法:选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戒断者作为海洛因戒断组和没有药物依赖史的社会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传单
短语动词作为现代英语的区别性特征之一,是交际语境中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其多产性和复杂性又成为英语教学的难点。近年来,受社会文化理论的启示,有学者提出概念内化有助于学习者分析理解语言结构。认知语言学家也认为,人类世界和思维本质上都基于概念系统,人们用熟悉具体的概念去感知陌生抽象的概念。受此启发,概念型教学法把概念当成最小教学单位,教师利用图式、模型等物化工具帮助学习者深层解读概念,并用言
2016年教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材进行了正式更新,并于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版教材。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线教师逐渐认识到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也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不断更新,互动式教学逐渐受到青睐,教师们希望以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生德育教育的核心课程,是
2017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英语教学关注焦点,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其中,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中重要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其他意识和品格的依托。目前教学中,教学设计一般以单独课时进行,各课时之间彼此孤立,知识之间割裂,不利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单元整体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其
亲社会行为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对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阶段是观察个体社会化程度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减少青少年欺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大五人格特质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学校归属感量表对国内三个省的1482名高中学生进行调查,以此研究高中生大五人格特质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及生命意义感和学校归属感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背景:近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从2015年的12.07‰下降到2019年的10.48‰。造成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养压力、育儿焦虑、亲职冲突等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的历史传统、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均与西方国家存在不同,西方国家关于教养压力的研究结论不一定适合我国,因此深入探索我国父母教养压力的结构成分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索我国父母教养压力的结构成分及主要压力来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