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逐渐进入社会转型阶段,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非农转移,我国农村已婚妇女群体生活形态发生了转变,形成了3类主要人群,即农村留守妇女、农民工妇女和农村传统妇女。本研究以湖南地区的农村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研究和了解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状况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比研究了解社会转型对不同农村已婚妇女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采用MMPI量表(前399题)和测验者基本情况量表等工具进行测查,获得189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农村已婚妇女在Hs、Pa、Pt、Sc和Ma量表上总体得分上显著高于全国女性常模,T分分别为:55.36±8.82、52.58±10.78、55.12±9.48、55.02±10.50、56.16±10.78。2.从MMPI量表T分比较来看,农村留守妇女在HS、Hy、Pd、Pa、Pt、Sc和Ma量表得分高于其他两组,T分分别为58.43±8.19、49.86±8.68、53.16±8.72、55.80±12.07、56.41±8.21、58.46±10.15、57.76±11.41;农民工妇女在Mf量得分高于其他两组,T分为45.50±11.61;农村传统妇女在D和Si量表得分高于其他两组,T分为46.53±9.03、46.04±8.02。3.从MMPI剖面图来看,农村留守妇女高点类似18/81两点编码形式,提示农村留守妇女因生活和心理压力比较大的;农民工妇女高点类似78/87和89/98两点编码形式,此类人群可能常有高度激动与烦躁不安的症状,缺乏掌握环境压力的能力;农村传统妇女高点是临床量表1和9,不是常见的两点编码形式,反映了农村传统妇女可能存在躯体化障碍和人际敏感等问题。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从MMPI10个临床量表和全国女性常模比较来看,农村已婚妇女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2.从三类农村已婚妇女T分比较来看,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最差,农民工妇女和农村传统妇女次之;从MMPI剖面图比较来看,三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3.从人口学因素分析: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和子女个数对农村已婚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4.综合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表明经济因素、子女教育、夫妻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个性因素、社会变迁是与农村已婚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相关联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