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能源结构消耗中,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40%左右。在能源消耗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土壤源热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节能、高效、可再生的新能源技术,在城市建设领域进行积极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虽然土壤源热泵技术在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如果土壤源热泵系统在不同区域的应用一旦不当,其优势可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会造成初投资浪费。本文采用TRNSYS软件模拟天津某办公建筑的土壤源热泵运行情况,通过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该模型,模拟了不同气候区典型办公建筑土壤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情况,并分析其适用性。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严寒A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常年运行后埋管区域的土壤平均温度逐渐下降,降低了系统冬季运行效率,不适宜单独使用该系统;在以沈阳为代表的严寒B区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寒冷地区,在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寿命期限内,能高效稳定的运行;在以南京为代表的夏热冬冷地区和以广州为代表的夏热冬暖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在持续运行数年后,系统运行效率明显下降,不利于土壤源热泵系统持续高效的运行。针对土壤源热泵系统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分析,本文从建筑累计冬夏季冷热负荷比、埋管深度、埋管间距、土壤导热系数和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等方面,研究影响土壤源热泵系统应用和推广的因素。发现当建筑的逐时累计冷负荷与累计热负荷之比在0.4~1.5:1之间时,机组地埋管向地下土壤取、排热量基本平衡,土壤源热泵系统能持续高效的运行;随着埋管深度和埋管间距的增加,土壤平均温度的温升有所降低;土壤导热系数在有限的变化范围内,其对土壤平均温度影响并不大;同时还发现,要保证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要大于钻孔外土壤的导热系数,但并不是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