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差分进化算法的非线性双层规划求解方法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li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层规划问题(Bi-level Programming Problem,BLPP)是一类具有主从递阶结构的系统优化问题。由于这种模型更能描述实际系统的阶层关系和更全面地体现决策者的意愿,在经济、军事、交通、电力和工程等众多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背景。论文首先对双层规划的概念和发展进行概述,对其上下层优化问题之间的关系、原理和模型进行了介绍,讨论其复杂度和到达最优的条件,简述了当前求解双层规划问题的一些可行方法和算法,并对这些方法和算法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分析。鉴于于层次启发式算法对求解非线性双层规划问题的一般性和优势,提出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解决双层规划问题,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简要介绍了差分进化算法的发展概况,给出了差分进化算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针对原创差分进化算法静态种群更新的不足,引出动态差分进化算法的概念并分析了动态差分进化算法的性能。针对非线性双层规划问题分层嵌套结构,本文首先给出了一种嵌套式非线性规划动态差分进化算法,上下层优化问题均采用动态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求解,上下层约束条件利用增广罚函数进行处理,对24个经典测试函数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测试算法的鲁棒性和收敛速率,并与现有算法比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一种求解非线性双层规划的有效方法。由于嵌套原理对于每一个上层个体都必须调用一次下层启发式算法求得相应的下层最优解,其计算代价很大。另一方面,若下层启发式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则得不到相应的上层全局最优解。因此,针对一类上层函数和约束函数不具有凸性和可微性要求而下层函数可微且凸的非线性双层规划问题,首先通过KKT条件将双层规划问题转换为单层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并结合非固定多段映射罚函数法和精确罚函数法对约束条件进行无约束化处理,然后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差分进化算法优化对系列无约束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对8个测试实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现有文献算法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一种求解该类双层规划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算法的适应性,同时避免嵌套算法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NN最近邻算法的代理模型建立上下层优化问题之间的近似关系,以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为了提升代理模型的精确度,通过结合SQP局部搜索策略对代理模型的预测值进行局部寻优,并与文献中的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提升代理模型的预测精度,且对比于一般嵌套式算法,计算代价大幅度缩减。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是一种求解一般形式非线性双层规划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普通的变频器,由于其整流环节不可控,故存在电流谐波大、能量不可双向流动及网侧功率因数低的缺点。双PWM变频调速系统的特点是用PWM整流器来取代不可控整流器,这样可以有效地消除变频器对电网的谐波污染,提高功率因数,节约能源,同时提升变频器的调速性能。双PWM变频调速系统包括PWM整流和PWM逆变两部分,但是关键技术在于PWM整流部分。本文介绍了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推出基于开关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在
目前流感疫苗的制备通常采用在鸡蛋胚胎中培养病毒的方式。在病毒采集过程中,如果坏死胚胎未被有效剔除将造成重大安全问题。因此,病毒采集前的鸡蛋胚胎成活性检测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企业中控制结构的日益复杂以及控制器数量的不断增加,工业领域对于控制器性能评价的需求愈加紧迫。因此,研究控制器性能评价的相关方法非常必要。本文针对目前应用比
交流传动系统为矿用电动轮自卸车的核心设备之一,是一个具有时变参数,非线性、耦合和不确定的复杂系统。当前对交流传动系统的建模多为针对某一个子系统或某一个控制目的进行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是近年来惯性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MIMU逐渐成为捷联惯性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MIMU中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进行
多传感器障碍物信息检测和信息融合是高压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要实现除冰机器人的智能自主避障和越障,必须先对高压输电线路上存在的防震锤、绝缘子、悬垂线夹
主元分析方法(PCA)是一种数据驱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由于不依赖于专家知识且考虑了过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以PCA方法为基础实现对多阶段间歇过程监控成为了目前的研究
与心脏疾病有关的各种信息常常反映在心音中,心音的采集和分析是了解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心音信号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信号之一,它含有关于心脏各个部分如心房、心室、
无人机数学模型反映了操纵输入和飞行器响应之间的联系,在飞行仿真、稳定性和操纵性分析、飞行控制设计等实际应用中都离不开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系统的控制性能在很大程度
流程工业生产过程具有多工况特性,当工况发生变化时,原工况模型一般不再适用于新工况。若是按常规方法建立新工况模型,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在线建模期间,无法有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