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胃癌是世界上第二位高发恶性肿瘤。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人群中具有较高感染率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与胃癌的关系业已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毒力较强的CagA H·Pylori。1994年国际癌肿研究机构根据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将H·Pylori列为第一类致癌原。 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是一类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内的重要转录因子,因其调节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转录、表达,而在免疫紊乱及炎性疾病中研究较多。近年来,发现NF-κB调节细胞增殖基因及抗凋亡基因表达,与肿瘤有密切关系。在胃癌细胞株、白血病、乳腺癌、胃癌组织中观察到NF-κB表达及激活。同时有研究证实CagA+H·Pylori可使胃上皮细胞内的NF-κB激活转录、表达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导致胃炎发生。 本实验通过观察胃癌、癌前不同阶段的形态学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NF-κB p65 mRNA及靶基因C-myc、CyclinD1、Bcl-xl的蛋白表达,分析其间的关系,探讨CagA+H·Pylori感染致胃癌的可能机制。 方法:(1)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细菌染色和抗Cag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290例病变组织中CagA+H·Pylori及CagA-H·Pylori感染。(2)采用HID-AB(pH2.5)-PAS粘液染色结合光镜观察确定肠上皮化生分型。(3)H·E染色,光镜观察不典型增生分级、胃癌分型的病理组织学诊断。(4)原位分子杂交检测NF-κB p65 mRN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myc、CyclinD1、Bcl-xl蛋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1)从H·Pylori感染部位分析,CagA+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以胃窦部最高:从感染病变组织分析CagA+H·Pylori在不同形态病变组织中,阳性感染率以肠上皮化生最高;在不同类型肠化、不同级别不典型增生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之间,CagA+H·Pylori感染阳性率在Ⅲ型肠上皮化生、Ⅱ~Ⅲ级不典型增生和肠型胃癌组织最高,差异有显著性。 (2)NF-κB p65 mRNA及三种靶基因在H·Pylori感染的Ⅰ~Ⅱ型肠上皮化生、Ⅲ型肠上皮化生、Ⅰ级不典型增生、Ⅱ~Ⅲ级不典型增生、弥漫型胃癌、肠型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