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riging的飞行器多学科近似建模方法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空天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对飞行器的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飞行器设计涉及多类学科,包括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和热力学等等。为了提升学科分析精度,需要使用高精度学科模型。如果直接将其嵌入飞行器多学科优化中,必将导致高昂的计算代价。为了降低其计算代价,通常采用近似建模方法。作为一种概率近似建模方法,Kriging近似模型具有较好的非线性近似能力和独特的误差估计功能,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对基于Kriging的飞行器多学科近似建模方法展开研究。针对有限样本条件下近似建模精度较低的问题,重点对Kriging近似模型的趋势函数、随机过程和序贯采样函数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近似建模方法并应用于空天领域。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归纳如下:(1)针对Kriging近似模型趋势函数面临的基函数选择和回归系数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罚Kriging近似模型。基于正则化技术,该方法自适应地选择了基函数并优化了回归系数,从而构建了更好的趋势函数以提升预测精度。(2)针对Kriging近似模型趋势函数和随机过程面临的基函数选择、回归系数和相关参数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罚盲似然Kriging近似模型。基于正则化技术,该方法自适应地选择了基函数并优化了回归系数和相关参数,从而构建了更好的趋势函数和随机过程以提升预测精度。(3)针对序贯Kriging近似建模方法面临的采样函数构造问题,提出了一种梯度和Hessian增强序贯建模方法。基于偏差—方差分解理论,该方法利用Kriging近似模型的梯度和Hessian估计模型偏差,从而更好地平衡了采样函数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以提升预测精度。(4)为了提升对地观测小卫星的多学科近似建模精度,对比了多种Kriging近似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大部分算例中,罚盲似然Kriging近似模型在所有测试方法中达到了最高的预测精度,验证了其在对地观测小卫星多学科近似建模方面的优势。(5)为了提升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偏差传播模型近似建模的预测精度,对比了多种Kriging近似模型和序贯建模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大部分算例中,罚盲似然Kriging近似模型比传统的Kriging近似模型更精确,并且梯度和Hessian增强序贯建模方法的预测精度超过了传统的序贯建模方法和单次近似建模方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偏差传播模型近似建模方面的有效性。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有限样本条件下Kriging近似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升方法,为进一步支撑低计算成本的飞行器多学科优化提供了理论保证。
其他文献
癌症已经发展成为当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中,侵袭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上皮-间质转化(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在癌症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RNF8(RING finger protein8)是一种E3连接酶,通过泛素化作用参与DNA损伤修复和精子形成。近期有研究发现RNF8在癌症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此类作用仅在乳腺癌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科学问题及其北极自然环境和地缘安全区域响应现实课题,围绕气候变化影响制约北极东北航道开通和航运安全的自然环境与地缘安全因素,从宏观分析与量化评估结合的技术途径,系统深入开展了未来北极海域海冰变化趋势,东北航道在该海冰情景下的通航预期、航行的最优线路、航运的经济潜力以及东北航道开通对传统航道的影响和博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东北航道海域海冰将持续消融,通航时间延长、
复共线性问题是指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之间具有高度线性相关关系的一类问题,普遍存在于以非实验数据为主体的自然科学领域中,如:大地测量学、经济学、医学、生物学、大气科学以及武器装备试验鉴定等领域。由于复共线性的存在会导致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估计失真或难以准确估计,因此,研究发展复共线性情况下的回归模型诊断与度量,以及相应的模型参数估计方法,是实现高精度参数估计和复共线性模型应用的前提与关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
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被广泛应用于低温无毒双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中,但此类喷嘴在特定的结构和工况下容易发生自激振荡现象,而自激振荡有可能会诱发不稳定燃烧。目前对自激振荡特性及产生机理的认识还不透彻,自激振荡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更是匮乏。本文借助试验、数值仿真和理论分析手段,以液体中心式气液同轴收口型和敞口型离心式喷嘴为研究对象,对自激振荡过程、产生机理、关键工作/结构参数的影响以及喷雾燃烧动态特性进行了
论文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的方法,面向液体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围绕微小通道内的相变传热过程开展研究。论文发现了微小通道相变传热的三种压力振荡类型,阐明了水相变传热过程中泡状/环状周期性变化的流型与振荡频率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液氮在微小通道中亚临界压力下的相变传热机理,提出了基于实验数据的相变传热修正关系式,阐明了液氮低温系统管路中的自维持振荡是一种热力型不稳定流动现象;建立了亚临界相变传热一维计
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在大气层中以高速(马赫数大于3)飞行时,光学成像窗口附近严重的气动加热不仅会使目标红外信号被淹没,甚至会导致成像窗口损坏。作为一种常用隔热手段,超声速冷却气膜可以有效隔离外部高温主流对窗口的加热作用。只是,冷却气膜和光学窗口外部主流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包含激波、边界层、混合层、冷却剂层及其相互干扰的流场结构,进而对探测器成像质量产生影响,引起目标图像出现偏移、抖动、模糊以及能量消减,
无人作战正在成为一种改变战争形态的新型作战样式,无人机集群侦察作为最具典型性的无人作战运用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军事强国持续关注,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聚焦复杂场景下无人机集群广域持续侦察问题,提出了一种作战体系架构形式化描述和方案空间探索方法,进而研究了三种典型指控模式的集群在线任务规划问题。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作战体系架构潜在能力不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搜索策略最优的多项式时间架
无人集群作战是未来智能化作战的重要样式,近期的技术进步使得这种新型作战样式的现实威胁越来越紧迫。如何对大规模无人集群系统及其对抗进行建模、分析、评估和规划,是未来智能化战争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一方面,集群对抗伴随着大量异构智能体之间的群体博弈,是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很难建模和评估,而复杂网络理论是刻画和分析复杂系统的强有力工具,为无人集群系统的攻防建模和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决策双方的“尔
无人潜航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执行任务的多样性、服役环境的复杂性等给近场目标探测定位提出了需求与挑战,目前常规的声纳和光学手段难以应对。鱼类凭借侧线器官,能精准地获得周围流场信息,实现对周围目标的精确感知,为UUV近场目标探测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针对基于侧线感知原理的水下近场目标定位问题,系统分析侧线近场目标感知机理,
高超声速滑翔目标(Hypersonic Glide Target,HGT)突破了传统弹道式目标的飞行模式,凭借大升阻比的气动外形在临近空间长时间滑翔飞行。作为当前最具威胁的进攻性武器之一,兼具速度和机动性,如何拦截HGT是当前导弹防御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论文以此为背景,主要针对目标跟踪和拦截制导方法开展了研究。首先,针对HGT跟踪模型中的建模误差导致跟踪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