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瑞塘河是温州市流域面积最大的滨海平原河网,也是温州市人口、经济和污染的聚集地,具有防洪排涝、农田灌溉、水上交通、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旅游等综合功能,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温瑞塘河水系成为温州市最大和最主要的污染集散地之一,由此产生了诸多的温瑞塘河水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水质和底质污染、河槽淤积、河网破碎、生态退化、景观恶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温瑞塘河的水系污染,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温瑞塘河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与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资料分析、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并结合“钱纳里产业结构模型”、环保投资指数对比等,尝试从温瑞塘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视角,分析其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并探讨温瑞塘河流域水环境的治理对策。主要得出如下结论: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温瑞塘河流域属江海沉积软基区,造成管网建成前施工难度大、费用高,建后易沉降、脱节、破损等,管网的实际截污率低;温瑞塘河的河底高程及水流比降小,水动力先天不足;人水争地、河道硬化等现象普遍,河网生态结构破坏严重,几近丧失。在经济特征方面,温州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高达81.6%,中小型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偷排漏排直排现象普遍,监管难度大;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为52.4%,资源消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在水环境基础设施现状方面,流域污水处理率不足70.0%,存在截污纳管能力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的特征;另该市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相对不足,2009年为1.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温瑞塘河流域尚有较多的城中村。城中村附近的河道是目前塘河流域污染程度最重、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且集中体现了温瑞塘河流域污染的多种形成要素。本研究组通过对温州“城中村”水环境基础设施、居民环境意识等的调研,分析和论述了城中村的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方式与温瑞塘河流域水污染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了温瑞塘河流域水污染的成因。最后,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温瑞塘河流域水污染控制方案的相互关联和可操作性,并借鉴国内外经济发展中的城市水环境保护实践经验及教训,分析并提出现阶段解决温瑞塘河主要水环境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一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体制创新,强化综合管理能力;三是加大环保投资,加强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四是扩大宣传,提高企业及公众环境意识;五是截污控污,强化生态修复。本项研究旨在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