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表明,初中生欺负行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并且对欺负卷入者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国内外的心理学家针对该问题展开了大规模的探索研究。大部分是从欺负方式、家庭教养方式、学校环境及同伴关系入手进行研究。针对初中生欺负者类型与自我概念、自我接纳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文献并不多。个体的任何行为都是根据对自己进行判定之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模式而作出的选择。那么我们姑且把欺负行为看做是个体对自我概念判断失误所采取的过激行为。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自我概念、自我接纳和欺负行为的研究找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中学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使用陈世平翻译修订的Smith版儿童欺负问卷、温州大学教育心理学徐婷婷编制的自我概念量表、丛中和高文凤1999年编制的自我接纳问卷对开封、许昌两个地区六所中学,共6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研究一对初中生自我接纳、自我概念现状人口统计学变量现状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初中生自我接纳与自我概念是否存在相关。为研究二做铺垫。研究二对初中生欺负行为现状进行描述与分析,并探讨欺负卷入者与自我概念、自我接纳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第一、初中生自我接纳水平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初中生自我概念水平在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第三、初中生有15.72%报告具被欺负行为,19.6%报告具有欺负行为,双重欺负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1%。第四、初中生欺负行为在性别存在显著差异,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差异不明显。第五、初中生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自我接纳显著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