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锥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下颌第三磨牙(mandibular third molar,MTM)不同的萌出状态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MSM)包括远中牙槽骨吸收(distal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DBR)及其远中邻面龋(distal proximal caries,DPC)在内的牙体牙周病变的影响,为临床判断MTM对邻牙的威胁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两年间500例患者的锥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BCT)资料,按年龄分为5组: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岁,每组均为100例。利用CBCT自带Kavo eXam Vision软件测量左侧MSM近中、远中釉牙骨质界至牙根处骨缺损底部(cemento-enamel junction-the bottom of the bony defect,CEJ-BD)的距离、MSM牙根长度、MTM近中釉牙骨质界与MSM远中釉牙骨质界(MTM mesial CEJMSM distal CEJ,TMCEJ-DCEJ)的距离、MSM咬合平面与MTM的咬合平面夹角(angle of occlusal plane,AOP)、统计MTM垂直向阻生类型、患者年龄、MSM有无DPC和MTM有无龋坏。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比较近远中牙槽骨吸收程度的差异,分析aop、tmcej-dcej、mtm垂直向阻生类型和患者年龄对msmdbr及msmdpc的影响,最后分析年龄对mtm龋坏发生的影响。结果1、msm近远中牙槽骨吸收程度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近远中牙槽骨吸收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之前可以认为dbr显著大于近中牙槽骨吸收程度,而且差距随着年龄增加越来越小。但65岁以后近远中牙槽骨吸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sm近远中牙槽骨吸收均随年龄增大严重程度增加(p<0.05),但近远中牙槽骨吸收程度的变化模式不同,近中牙槽骨呈递增状态,远中牙槽骨相邻年龄段有时无差异。3、mtm萌出状态及患者年龄对msmdbr的影响:1)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aop、tmcej-dcej距离、mtm垂直向阻生类型和患者年龄对msmdbr的影响存在差异(p<0.05);2)采用单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op、tmcej-dcej和mtm垂直向阻生类型与dbr存在相关性。3)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op和垂直向阻生类型是msmdbr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以认为年龄越大msmdbr越严重,但到55岁以后吸收程度无差异。aop在11o~79o范围内dbr最严重,低位阻生较高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致病危险性小,尚不能认为tmcej-dcej是msmdbr的独立影响因素。4、mtm萌出状态及患者年龄对msmdpc的影响:1)卡方检验分析结果为不同aop、mtm垂直向阻生类型及年龄对msmdpc的影响存在差异(p<0.05),不同tmcej-dcej的msmdpc的发生率不存在差异(p>0.05)。2)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可以认为年龄越大,msmdpc发生可能性越大。aop在-10o~10o及11o~79o范围内msmdpc发生可能性比其他的范围都高,从比值比可以看出aop为11o~79o时msmdpc发生可能性高于aop为-10o~10o时。不同tmcej-dcej和mtm垂直向阻生类型对msmdpc的影响无差异。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op和年龄是msmdpc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5、不同年龄组mtm龋坏发生情况:不同年龄组mtm龋坏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认为年龄越大龋坏发生率越高。两两比较发现55岁以后龋坏发生变化不显著。结论1、aop在11o~79o范围内时mtm对msm远中牙体牙周的威胁很大。2、年龄可作为msm远中牙体牙周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大病变越严重,但65岁以后msmdbr和mtm龋坏发生情况的变化不显著,所以对于65岁以后的患者非必要情况下不支持拔除mtm治疗。3、tmcej-dcej不能作为msm远中牙体牙周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或者是不能根据tmcej-dcej判断msm远中牙体牙周的情况。4、cbct可较准确地评价mtm萌出状态对邻近msm远中牙体牙周病变的影响,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