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生态廊道系统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anzi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景观生态学认为组成景观的结构单位不外乎3种: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底(Matrix)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位。廊道是景观中与相邻两地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基底则是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目前,单纯的生态廊道理论只作用于大范围的风景区规划,其研究对城市规划并未达到应有的影响,这对于提高建成区的生态环境、城市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是极其不利的。 生态理论与历史文化、城市景观等理论类似,属于城市规划系统中的脆弱部分,只有将其与城市生活中的经济、人文社会等,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城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被人们所重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需要比十所大学的研究更能推动技术的进步,对于生态理论也是如此,当生态理论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的时候,才能达到双赢的状态。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对于旧城改造的阐述,正是将旧城更新与城市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使其在经济活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将旧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规划概念进行更正。只有这种态度与生态廊道研究相结合,才可以真正下提高实现城市中建设生态廊道的可行性,实现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依托于城市河涌、道路绿化的广州市中心区(原八区高密度建成区)生态廊道系统改造,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等要素。通过对麦克哈格提出的资料叠加法研究,结合廊道效应、集水区合理化法计算等理论,最终探寻出在城市中建设生态廊道系统的最优化方法及模式。与前人单纯的对生态廊道或城市规划研究相比,本论文的研究更注重两者的结合方式。针对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大中城市,对影响其生态廊道系统的因素进行分类、研究,这些就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我们应主动、有意识地去探寻一条生态理论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道路,而不应重蹈覆辙,走西方社会所经历的错误道路:经济发展一生态破坏一公民健康、社会生活受影响一城市发展受阻碍一反思一研究一修补错误。这种无意识的从破坏到反思的历史进程在中国旧城改造过程中已出现一次。古语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将来的城市规划研究中,我们应在把城市生态研究放在经济发展前面,提倡生态优先论,避免高消耗、低产出,高起点建设社会主义城市经济文明、社会文明。
其他文献
该文从中国大型体育场的使用现状出发,引申出适应性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重点讨论了相关的设计对策和技术措施.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体育场的建设出现了大规模、高规格、
随着我国南极科考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作为科考研究后勤保障基地的科考站建设,也成为我国极地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的生态化建设与其规模、功能的迅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十分迅速。北京作为中国一线大都市,地铁成为人们交通出行的首要选择。地铁不仅联系着北京城市内部的各大商圈,地铁沿线,也逐渐形成不同规模
旧建筑改造利用于我们的社会经济,城市面貌的建设,学科文化来说总的有三层最深刻的意义。第一,在“资源化”的角度去评价,旧建筑改造利用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合理配置社会
窗洞口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在现代建筑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观念的产生以及新材料的运用,窗洞口的形态设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现实实践中窗洞口设计存在大量的问题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一步发展,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老龄化的急速发展已经超过社会所能承载的负荷,家庭养老压力大,社区养老机制不健全,社会养老资源少、价格高,急
城市规划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发展地区,应该运用不同的规划手段进行控制和管理。现行的规划体系对象单一而缺乏弹性,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的快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国际贸易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酒店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的酒店建筑发展历史较早,已经形成了较显著的设计成果。自中国加入WTO后,国外新技术、
  当前,武汉市边缘区的住宅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住宅建设过分依赖交通干线、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人气不足等,严重制约
生活于现代物质文明中的人们,渴望舒缓由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紧张与压抑。于是亲近自然、寄情山水就成了人们逃离喧嚣的手段。由于交通和时间的限制,位于城市中的城市山地公园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