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平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的东麓,是著名的林果大县,形成了红富士苹果、桃、柿子及杂果四大果品基地。其中桃产业是顺平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栽植面积达14万亩,作为该县的支柱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近几年的发展过程来看,存在着很多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根据顺平县地型特点及桃种植区域分布,采取分层(按地区类型和种植面积)随机抽样方法,对293个农户进行半结构访谈式实地调查,并以农户意愿为研究切入点,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未来几年是否扩大桃树生产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针对顺平县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研究结果对于充分发挥顺平桃生产的优势,促进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桃树种植的经济效益高于当地其他主要经济作物,并且桃农对于测土施肥、虫害防治及春耕时期的各项技术需求迫切。从销售情况来看,半山区销售市场规模大,交通便利,能够带动周围7个村的桃果销售,但是山区和平原桃销售市场少、规模小,增加了桃农的销售困难,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另外,桃树种植集中区域还存在着灌溉困难、田间道路有待于硬化等问题,间接影响了农户桃树种植的经济效益。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特征以及农户所处外部环境特征中的农户年龄、从事桃树生产的人数、桃树所占家庭收入比例、政府给予的技术、资金和政策支持及市场建设等因素都对农户是否扩大种植规模具有显著影响。显著性测验表明:农户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户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家庭特征因素次之,农户个人特征因素最小。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优化外部环境。如:出台稳定桃果和生产资料价格以及给予种植补贴的相关政策。桃价格稳定,花费成本少,桃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就大,从而能留住一部分从事桃树生产的人,增强其桃树种植意愿;完善地方果品规模市场的建设及田间道路的硬化,打消农户对果品销售的担心,同时还应重视搞好市场管理,保证市场高效有序运行。其次,建立以农业主管部门与加工企业为依托的农民合作组织,实现大学专家、合作组织、加工企业及农户的良好结合。由大学专家提供科学技术指导,加工企业提供资金,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平台作用,组织农户进行生产,通过合同的签订建立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如加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为果农提供果品最低保护价格,同时春秋时期聘请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家对农户进行技术引进和指导,改进和完善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保证销售的同时,注重实施品牌战略,提高顺平桃品牌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