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乏可持续性的增长是中国制造业真正的挑战。中国制造业转型和升级面临着诸多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问题,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低效运作、吸纳再就业能力下降等等。虽然,在危机前中国制造业逐渐意识到这样问题,很多企业试图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但延伸的步伐是赶不上成本提高的速度,“转型”这一被动措施却给很多功能不全的制造企业带来了挑战。我们说,有效经济增长从来都是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内生性选择结果。当前政府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纠正资源错配的同时,通过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来释放经济增长动力,而非盲目实施政府支出从而放大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政府改革先行是制造业转型和升级成功的前提条件。基于经济学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政府必须要改革转型,实现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将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企业),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对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转型和升级需要公平的市场环境,在改革和革命之间,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府和市场(企业)必须找一个契合点。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制造业不仅面临着内部改革的呼声,还面临着外部经济体的打压,转型和升级是中国制造业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转型升级也是一个长期而且要持续坚持的过程,只有靠转型升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将始终发挥主导作用,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我们一定要把握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方向,通过建立多项技术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提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质量,并为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出新的技术路径与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