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茶是中国传统饮料,其健康功效和潜在的调控机制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本实验室分别以蛋鸡、肉鸡为实验对象,明确了绿茶在降低禽类动物脂肪过度沉积、提高肉品、蛋品品质质的功效,初步研究了其调控肉鸡、蛋鸡脂肪代谢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基于前期工作基础,进一步确认饲料中添加绿茶粉对鸡蛋营养品质的改善作用及量效关系,探究绿茶粉添加对蛋鸡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并初步阐述该变化对肝脏脂肪代谢调控过程的介导作用。本试验选取384只26周龄的健康罗曼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试验周期为8周。四个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抗生素处理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5%和1.5%绿茶的低剂量绿茶处理组和高剂量绿茶处理组,试验结果如下:1.绿茶处理对蛋鸡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抗生素处理、低剂量和高剂量的绿茶处理均对蛋鸡体重、肝脏指数、净体重没有显著影响。低剂量绿茶处理和高剂量绿茶处理8周后,蛋鸡的腹脂率出现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37.70%(P<0.01)和38.49%(P<0.01)。低剂量的绿茶处理4周和8周还分别使蛋鸡的产蛋率升高了5.84%(P<0.01)和6.20%(P<0.05)。2.绿茶可以显著改善鸡蛋的营养成分组成,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且对鸡蛋的外观、重量等物理指标没有显著性影响。绿茶处理4周及8周后,鸡蛋蛋黄中脂肪酸组成比例发生显著变化,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具体来说,高剂量绿茶处理4周后,鸡蛋中饱和脂肪酸(十四碳烷酸、十六碳烷酸、饱和脂肪酸总量)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绿茶处理8周后,高剂量处理组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基本与4周相同,所不同的是,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绿茶处理8周也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也出现了显著的升高。另外,低剂量绿茶处理组鸡蛋的脂肪酸含量在处理8周后也出现了与高剂量处理组类似的变化。其中,十四碳烷酸、十六碳烷酸、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降低了52.94%(P<0.05)、13.08%(P<0.01)、10.04%(P<0.05),十八碳二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升高了23.08%(P<0.05)、22.60%(P<0.05)、34.33%(P<0.05)、23.47%(P<0.05)。绿茶处理不仅改变了鸡蛋中脂肪酸的组成,同时还降低了胆固醇的含量。试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剂量的绿茶处理4周和8周使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和每枚鸡蛋中含有的胆固醇总量均出现显著降低。其中,低剂量、高剂量绿茶处理8周可使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15.90%(P<0.01)、17.20%(P<0.01);低剂量、高剂量绿茶处理4周还可使整只鸡蛋中胆固醇的总量降低23.53%(P<0.01)和21.43%(P<0.01)。3.绿茶处理可以显著改善蛋鸡的脂质代谢水平。两种剂量的绿茶处理均没有使蛋鸡血清中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在m RNA转录水平上,试验开始1周后,绿茶处理显著抑制蛋鸡肝脏中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的表达,同时上调与脂肪分解相关基因(酰基辅酶A氧化酶1)的表达。试验开始4周及8周后,上述基因水平的变化消失,这也符合动物体先出现相关功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再出现对应表形指标变化的规律。4.绿茶处理使蛋鸡盲肠内菌群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在肥胖个体肠道菌群中所占比重较高的厚壁菌门的比例降低,而肥胖个体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较高的拟杆菌门的比例升高。另外,由厚壁菌门生产,可以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发育从而增加机体对食物中能量物质吸收的丁酸的含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高剂量绿茶处理4周后,与盲肠内容物接近的粪便中丁酸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了25.13%(P<0.01)。试验开始8周后,两种剂量的绿茶处理使粪便中丁酸的比例均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之,绿茶可以显著提升蛋鸡产蛋率、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调节肝脏中脂肪代谢关键基因的m RNA转录水平,并使肠道中脂肪代谢相关菌群丰度发生改变。我们的结果揭示了绿茶可能通过改善蛋鸡肠道菌群的结构,进而影响到蛋鸡的脂肪代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