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制度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其中,国家宏观层面的农村金融制度是影响农户融资担保难的一大重要因素。当前,农户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而银行由于农户缺乏必要的风险保障,不敢轻易放贷,这种矛盾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严重“失血”的状态,农户资金供需不均衡。基于此,2011年12月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同意,农业部等批复同意,沙县获批为全国六个、福建省唯一的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验区。在破解农户担保难中,沙县地方政府创立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是一大亮色。本论文以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为研究对象,选取闽中官庄村为个案村庄,以笔者在个案村所取得的资料为主体资料,通过描述个案村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这一农户融资信贷合作,力图弄清地方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政策创新进入村庄前、中、后的过程,分析各阶段如何利用不同资本来主导这场金融变革。调研发现,这场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农户融资信贷改革始于2012年5月,不仅成立临时金融协调机构并出台一系列地方性金融改革政策文件,而且整合并调动农信社、村庄及农户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在各方利益的协调下最终“政策定调”并首创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新模式”进入村庄。改革并未停止脚步,沙县地方政府在试点中不断摸索与完善,适时调整与大胆创新,通过发挥乡村社会资本的作用来规避基金运行存在的风险并制定保障制度。基金进入村庄后,不仅有效活跃了村庄农民的信贷市场,相应地促进村庄产业的兴起与转型,也为县域经济的金融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可以说,这种以传统乡村社会合作互信为养分,由地方政府主导并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户融资信贷合作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金融改革模式创新的经验,还体现在地方政府推动改革的地方性实践经验。本论文共五个章节:第一章导论,主要阐明研究背景、提出问题,梳理前人观点,提出分析框架、方法,并对样本地区概况和农户融资信贷传统进行描述;第二章讲述了政策进入村庄前,县农金办、乡镇政府和村庄三者围绕出资模式展开角逐,最终协商变通并敲定政策基调;第三章讲述基金在村庄的实践过程,利用乡村社会资本来推动信用建档和筑风险闸两大事务;第四章讲述经济资本充裕后村庄和县域经济产生的效益。第五章结论部分,认为不仅要发挥政府权威资本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也要依靠并利用中国乡土社会资本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如村庄信任与农户合作。通过权威资本和乡村社会资本相互主导下,一方面为顺利打开地方政府层级性治理的通道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为本土化政策的孕育提供了合法性,更为重要的是,有效地解决了经济资本匮乏的农户对融资信贷的渴求难题,在此基础上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