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词是日语中发轫较晚的一类词。先学普遍认为,连词基本上是由其他词性的词转变而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形式化而固定下来。连词虽然是后发的一类词,但在文脉解释上的作用上却不可小觑。同时,受汉文训读之影响,包含着汉字的“即(?)”“其の故”“其の时”“亦”“但(?)”“乃至”等连词已成为日语语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系连词也是其中之一,因其具有顺接、逆接等多种用法,故而备受语法学界同仁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选取“然”系连词作为考察对象,考察其成立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以汉混淆文体的《今昔物语集》为文本,对其文章表现及意义用法进行考察。本论共分七章展开考察。第一章,从汉语语法变迁的角度,对汉文训读语进行了考察。本文从汉语“然”字与日语“夕力”的语言接触的角度,考察了“然”系连词的成立过程。考察结果发现,在古代汉语中,“然”字经历了从实词转向虚词的语法化过程。接着,对《万叶集》中所见的“然”与“夕力”进行了探究。发现“然”系连词,是通过动词“然”后接助词来表达顺接、逆接之意的。本文认为,这是通过汉文训读,形式化或固定化而造成的结果。第二章,对《今昔物语集》中出现的“然”系接续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发现,《今昔物语集》中存在着大量的“然”系接续词。其中,表顺接之意的有“然(?)”和“然(?)”,表逆接之意的有“然(?)”“然而(?)”“然(?)”和“虽然(?)”。并调查了其使用倾向。第三章,考察了表示既定顺接关系的连词“然(?)”的文末表现及意义用法。考察结果显示,“然(?)”作为陈述度很高的连词,易用于平叙文的连接,多用于场景的展开部分及话末评语。其意义用法可依据前后文因果关系的程度,分为“继起性用法”和“因果性用法”。第四章,考察了表示假定顺接关系的连词“然(?)”的文末表现及意义用法。考察结果表明,“然(?)”的后文多以推量、命令、疑问的形式结句。其意义用法可分为“契机性用法”和“判断性用法”。再者,“然(?)”口语性极强,多见于上层阶级的语言中,是较为郑重的表现。第五章,考察了表示既定逆接关系的连词“然(?)”“然而(?)的文末表现及意义用法。考察结果显示,“然(?)”“然而(?)”的前文与后文的文末表现相同,均可分为平叙、断定、否定和推量四类。其意义用法可依据前后文因果关系的程度分为“结果性用法”和“转换性用法”。第六章,对表示既定逆接关系的连词“然(?)”“虽然(?)”的文末表现及意义用法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与“然(?)”“然而(?)”的文末表现及意义用法相似。第七章,通过与汉文出典的比较,发现其与汉文出典之差异。即《今昔物语集》所见“然”系连词的用例,其汉文出典均无标记。“然”系连词均为《今昔物语集》编者之附加。其原因大致出于编者自身的文章表现意识。且“然”系连词作为汉文训读语,已在当时人们的语言中获得固定。笔者认为,连词在文章构成中起着支架性的作用,应当受到重视。而从汉文语法受容的角度看,追溯其形成之源流,在变迁中对汉文训读系连词进行考察,具有重要意义。并且,首先从外表现形式进行考察,再从内对意义用法进行考察的研究方法,对日语,尤其是古典语的研究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