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元素掺杂碳纤维及其电化学性能的优化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材料由于具有来源丰富、合成方法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能量转换与储能器件领域。其中碳纤维材料因具有独特的一维结构、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等优点在一众碳材料中脱颖而出并引起广泛关注。然而未经修饰的碳纤维在能量转换与储能器件中表现不尽人意,所以,本论文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合成了系列碳纤维材料。通过控制前驱体浓度、电压、流速等参数实现了纤维直径的精细调控。并以硼酸三丁酯为硼源制备了不同硼掺杂浓度的碳纤维,考察了硼掺杂浓度对润湿性、导电性、比表面积等与电化学性能密切相关参数的影响。最后探究了碳纤维作为电极活性材料在超级电容器、氧还原体系、光电容器等能量转换与储能器件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所取得的实验结果如下:(1)研究发现碳纤维的直径可通过电压来进行调控,随着对聚合物溶液施加的电压增大,体系的静电力增大,液滴分裂能力相应增强,纤维直径逐渐减小,通过控制电压,成功合成了直径在200 nm~300 nm之间的碳纤维材料。同时制备了不同硼掺杂浓度的碳纤维材料。(2)在超级电容器三电极体系中,考察了纤维材料在锂系电解液中(1 mol L-1酸性Li2SO4、1 mol L-1中性Li2SO4、1 mol L-1 Li OH)中的储能效果。研究发现碳纤维电极材料在酸性Li2SO4溶液中表现出最高的电化学性能,电流密度为1A g-1时,未掺杂硼元素的碳纤维放电比容量为144.41 F g-1。而硼掺杂碳纤维放电比容量均高于未掺杂的电极材料,其中硼酸三丁酯的加入量为5.00 m L时,放电比容量最大,达到280.23 F g-1,性能提高了一倍。此外,在经过10000圈的循环稳定性测试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3.98%。由于硼元素的引入导致了硼对相邻碳原子产生了电荷极化,打破了电极材料的电中性条件,并且还可以利用纤维材料的空间网状结构,促使电子快速移动,因此实现了电极材料的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的提升。(3)在氧还原(ORR)体系中,几种掺杂硼元素的碳纤维电极材料均表现出比碳纤维优异的ORR特性,在同等条件下碳纤维体系的半波电位是452.93 m V(vs RHE),而当硼酸三丁酯加入量为5.00 m L时,半波电位达到体系中的最大值为609.22 m V(vs RHE),反应为二电子与四电子的混合过程,过氧化氢产率最低。(4)在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为能量转化部、超级电容器为储能部的光电容器自充电集成器件中,碳纤维材料也表现较高的电化学性能。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以碳纤维为对电极时,电池效率仅有1.19%;而硼掺杂可明显提高碳纤维电极的催化活性,当硼酸三丁酯的加入量为5.00 m L与7.50 m L时,电池效率分别达到2.38与2.49%;在对称结构的固态超级电容器中,当硼酸三丁酯的加入量为5.00 m L时,电容器的放电比容量达到41.15 F g-1,明显高于未掺杂的电容器容量24.79 F g-1。此外,硼掺杂电极在电容器器件中也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经过2000圈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4.20%。最后利用制备的纤维电极材料组装光电容器,并对该集成器件进行光充电,然后在黑暗环境下以0.10 A g-1将其恒流放电,放电时间最长可达60s。综上所述,本论文制备了系列的碳纤维材料,探索了前驱体浓度、流速、电压等实验条件对纤维直径的影响,并通过硼掺杂对碳纤维材料改性,证明了元素掺杂是一种改进碳纤维电极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最后初步探索了碳纤维在超级电容器、ORR体系,光电容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对开发廉价、高效的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光电容器电极材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人地矛盾日渐突出,人地关系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因此要理解当今人地关系,必须研究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的演变历史。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繁盛时期,也是正定古城开始形成并逐渐繁荣的时期。近年,在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保留有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个历史时期的叠压文化层,较好保留了各个时期的考古学证据,特别
研究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运动疗法对部分肩袖损伤的短期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0年11月,北京301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门诊收治的60例部分肩袖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RP组和激素组,每组30例。PRP组在超声引导下对肩峰下滑囊组注射2ml富血小板血浆1次,激素组注射2ml复方倍他米松和利多卡利混合液1次,注射治疗后进行4周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科学评价土壤风蚀是定量分析土壤退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受风蚀影响的国土面积占总面积的1/2以上,风蚀通过破坏和剥离营养丰富的表层土壤而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土地退化。本研究选取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研究区,采用综合风蚀模型系统(IWEMS模型)和Zender粉尘释放模型对2000-2012年土壤风蚀和粉尘输送过程进行模拟,定量估算北方农牧交错带潜在风蚀模数
研究现代孢粉与植被之间的关系是定量重建古植被、探究气候变化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大兴安岭地区39个样点苔藓样品的花粉组合数据和区域范围内植被组成和空间分布数据,利用扩展R值(ERV,Extended R-value)模型估算了主要花粉类型的相关花粉源范围和相对花粉产量(RPP,Relative Pollen Productivity),据此探讨了花粉-植被的定量关系。研究扩展了花粉-植被定量关系的研
相对花粉产量(relative pollen productivity,RPP)是利用地层花粉数据定量重建古植被的重要参数,但目前不同地区同一植物属种相对花粉产量值差异较大,同一地区同一属种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是不同植被类型造成的差异,还是不同植被采集方法导致的不同,或是模型方法不统一所致,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在已有植被调查数据(样点100m范围内)和花粉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卫星影像数字
土壤风蚀是风力与土壤表面相互作用的综合自然地理现象,是以风力为主的外营力作用于地表而引起尘土、沙的飞扬、跳跃和滚动的侵蚀过程。土壤风蚀导致区域土地生产力下降,尤以中国北方旱作农田的土壤风蚀灾害最为严重。进行有效土壤风蚀治理的前提是科学认识土壤风蚀,其中输沙通量计算是研究土壤风蚀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河北坝上地区康保县典型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针对2016-2019年4个观测地点
河北坝上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土壤风蚀危害严重,是京津冀风沙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土壤抵抗风力侵蚀的角度出发,开展土壤抗蚀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尝试利用土壤抵抗剪切力破坏的指标——土壤抗剪强度来表征土壤抗风蚀性,对河北坝上康保县农田、退耕草地和天然草地等不同理化性质土壤开展土壤抗剪强度测定,探讨土壤不同含水率、平均粒径、颗粒形状及养分含量等因素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并构建土壤抗风蚀
研制各种高性能电化学储能装置,对解决目前能源短缺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超级电容器作为新一代储能器件之一,其电极材料的研究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选择Keggin型多酸H3PMo12O40和几种有机配体复合作为前驱体,再经过热解衍生得到新型钼基化合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多酸H3PMo12O40作为一种无机金属氧簇,其配体结构单元、构型和功能的不同以及配位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热解目标产物种
近年来,纯有机敏化染料以其低成本、良好的光稳定性、性能易于调控等优点,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分子结构的设计对其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们发现,D-A-π-A型敏化染料给体基团的平面化能够在保持LUMO能级几乎不变的情况下,选择性的抬升HOMO能级。但是分子结构的平面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诸如分子刚性太强导致敏化染料的溶解性变差以及严重的分子聚集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绿色环保等优点,成为了一种理想的新能源。目前已被商业化的负极材料石墨理论比容量仅为372 mAh g-1,不能满足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要。而部分金属氧化物的可逆比容量虽较高,但在循环过程中体积易膨胀导致容量衰减较快,无法实现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因此,本文出于废物利用的目的,通过简单的制备方法开发一种新型碳材料,同时与金属氧化物复合来改善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