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错带风蚀土壤养分流失估算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angmm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科学评价土壤风蚀是定量分析土壤退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受风蚀影响的国土面积占总面积的1/2以上,风蚀通过破坏和剥离营养丰富的表层土壤而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土地退化。本研究选取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研究区,采用综合风蚀模型系统(IWEMS模型)和Zender粉尘释放模型对2000-2012年土壤风蚀和粉尘输送过程进行模拟,定量估算北方农牧交错带潜在风蚀模数和PM10释放量,及土壤有机碳(SOC)、全磷(TP)和全氮(TN)的流失状况,进而评估风力作用下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及土壤肥力变化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将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风蚀量、PM10释放浓度进行对比,发现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风蚀量、PM10释放量之间相关性显著,说明IWEMS模型和Zender粉尘释放模型能客观模拟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PM10释放情况,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潜力。(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潜在风蚀模数与PM10释放量的时空分布趋势基本一致:2000-2012年研究区潜在风蚀模数和PM10释放量年际分布均呈整体减少趋势;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为土壤风蚀和土壤粉尘释放的主要热点地区,其他地区土壤风蚀多为轻度侵蚀。此外,部分点状和带状地区(宁夏盐池、山西大同、河北张家口、辽宁彰武)PM10释放值也较高。(3)风速、植被盖度和土壤湿度都是影响研究区内潜在风蚀量的重要因素。风速是引发该区域土壤风蚀的主要驱动因素,植被盖度、土壤湿度与土壤风蚀模数呈负相关,不同地区内影响土壤风蚀敏感性的主导因素略有差别,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涵养土壤水分能有效增加地表抗蚀能力。(4)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表层(0-30cm)SOC多年平均流失量范围为0-37.56g·m-2·a-1,多年平均流失量为0.21 g·m-2·a-1;TP流失量范围为0-4.50 g·m-2·a-1,多年平均流失量为0.018 g·m-2·a-1;TN流失量范围为0-3.27 g·m-2·a-1,多年平均流失量为0.019 g·m-2·a-1。2000-2012年间,风蚀造成的各类养分流失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区主要集中在三大沙地及沙地附近的农田和草地,农田土壤养分流失最为严重,其次为草地,沙地。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来讲,农田和沙地中土壤养分均以SOC和TP流失为主,而草地则以SOC和TN为主,原因可能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理化性质不同而导致土壤养分含量不均,从而进一步影响土壤养分不同程度的流失。研究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情况及风力作用下土壤养分流失情况,并且评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流失特征,其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机理,为区域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微课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新媒体,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热点,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资源,它在教育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微课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公平,它的“多样性”不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也给予了更多的选择性,学生能够按需学习。优秀微课的设计开发调动了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微课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有微课的质量却良莠不齐,“规范微课制作,提高微课质量”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微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最常见的涉及软骨和周围组织的进行性关节疾病,其特征通常为关节炎症和修复性骨反应,是引起膝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的主要原因。多数KOA患者初期症状较轻,但是如果不接受相关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出现膝关节僵硬变形、上下楼梯和下蹲时剧烈疼痛等。该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还给个人以及医疗保健系统带来庞大的经济负担。目的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实验,采用乏白细
数学核心素养在21世纪数学教育发挥重要作用.201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推理能力”,并列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十大核心概念之一.随着核心素养的逐步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将数学推理视作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来培养,学者更加关注其发展现状.教师和学生对数学“推理能力”素养的落实情况以及发展现状怎么样,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访谈法.首先
现如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飞速发展,时代要求公民拥有一定的统计知识,学校教育是获取统计知识最直接的途径,而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对教材中的统计内容进行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之后,新教材的修订工作开始进行,且新教材已于2019年秋季学期逐步投入使用.修订后的新教材在统计部分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楚这些变化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新教
近年来,多个国家都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观发展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我国的科学教育中,科学探究观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高一年级是学生形成思想观点的重要时期,促进高一学生科学探究观发展尤为重要。据此确立两个主要研究问题:(1)高一学生的科学探究观现状如何?(2)如何提升高一学生的科学探究观?研究以诺尔曼·莱德曼(Norman G.Lederman)团队提出的科
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还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如今,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称为十大核心素养已得到大家认可,其中数感是十大核心素养之首。建立数感就是学会“数学地”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着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数学建模素养是高中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为落实数学建模素养,新版高中数学教科书还专门设置了建模专题。本文以2019年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二为研究对象,探索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专题的教学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新教材中概率与统计主题是如何设计数学建模专题内容的?(2)现阶段高中生在概率与统计主题学习中的数学建模素养水平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立德树人的要求、中国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国情怀”所做的一系列阐述等,都强调了“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展现了其促进国家稳定、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将家国情怀物理学科化,以高中物理教学为载体,赋予物理家国情怀的内涵框架,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以此来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具体内
当今世界,人地矛盾日渐突出,人地关系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因此要理解当今人地关系,必须研究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的演变历史。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繁盛时期,也是正定古城开始形成并逐渐繁荣的时期。近年,在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保留有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个历史时期的叠压文化层,较好保留了各个时期的考古学证据,特别
研究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运动疗法对部分肩袖损伤的短期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0年11月,北京301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门诊收治的60例部分肩袖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RP组和激素组,每组30例。PRP组在超声引导下对肩峰下滑囊组注射2ml富血小板血浆1次,激素组注射2ml复方倍他米松和利多卡利混合液1次,注射治疗后进行4周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