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朝、向、往”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两种观点是“朝/向/往+名词短语”位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往+名词短语”位于动词后作补语。而有关介词“朝”、“向”、“往”的系统研究并不多,在少数对这三个介词做整体论述的文章和著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共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说明本文选题的目的、意义,讨论的范围,研究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语料的来源。
第二部分是综述,从“朝”、“向”、“往”的功能、语法化过程以及认知角度对以往有关三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
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分别比较了介词“朝”、“向”、“往”所修饰的宾语和所修饰的动词,并涉及“往”的特殊用法。着重分析三者在位移性、方向性上的区别:“朝”重在表示方向,“向”着重表示对象,“往”则重视位移。同时提出介词“朝”不具有对象意义的观点。
第六部分,对“向/往+名词短语”位于动词后作补语的情况进行讨论。
第七部分是关于“朝”、“向”、“往”语法化的问题。许多虚词是由实词变化而来的,这个变化的过程称为虚词语法化。在虚词语法化的过程中,原来实词的意义依然对虚词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描述三者语法化的轨迹,比较动词“朝”、“向”、“往”的区别:“朝”的动词义是“面对”,方向性强;“向”动词义也是“面对”,而且在古代汉语中已经出现表示对象的意义;“往”的动词义是“去”,动态性很强,由此证明了动词“朝”、“向”、“往”的差别是造成介词“朝”、“向”、“往”差别的原因。
第八部分是结语,概括全文,并提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