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以C公司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供应链金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供应链金融以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度和影响力为支撑,基于市场主体之间真实的生产和交易行为,向符合条件的其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支持和资金融通服务,有效缓解了其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正是基于这一优势,不少传统巨头企业纷纷把“产业+供应链金融”作为企业发展的“标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渗透,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也逐渐兴起,并为各类企业带来了更多好处。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供应链金融在各环节所面临的风险也无疑进一步加大,风险来源更加多样,风险类型更加复杂,风险管理更具有挑战性。因此,如何在推动业务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成为供应连金融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之一。C公司是一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综合服务为核心业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C公司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持续发力,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行业影响力日趋提升。然而,这一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风险隐患也开始凸显。在新时代背景下,C公司如何做好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精准识别、合理评估和有效控制,对于其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综合能力、综合供应链各方资源、巩固和提升行业地位以及打造更高质量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本文以C公司为例,结合实际业务案例,对该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面临的风险类型进行识别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C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估体系进行了重构、优化和预测,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C公司的不同风险类型解决方案。结果发现,C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以应收类融资(商业保理)、预付类融资(保兑仓模式)、存货类融资(仓单质押)为主,主要面临的风险类型包括交易对象(主要是核心企业、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信用风险、业务上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C公司现有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评估体系存在着风险评估对象不够准备、评估范围比较单一、风险评估指标不够全面、风险评估方式不够客观等问题。通过因子分析,可以提炼出经营效益、市场环境、资源基础、成长潜力、偿债能力等5个风险因子,其中经营效益、偿债能力、资源基础的权重较大;确定了C公司主要面临的风险类型为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自身的业务操作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权重最大,操作风险权重最小。基于此,C公司在做出相应的风控决策时,可以在事前重点关注对象企业的信用风险,通过加强对供应链参与主体的信用考察、推动企业信息共享交流、优化风险控制与预警来提升信用风险控制能力;在事中要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监控,完善业务操作流程,从而有效规避操作风险;在事后要合理确定质押范围,关注订单执行与库存调度,以最大程度地控制好市场风险的消极影响。
其他文献
研究企业投资的债务融资成本敏感性大小及其变化趋势对于优化企业投融资机制,引导企业管理者重视并正确使用债务资本进行理性投资,评估利率市场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货币政策利率渠道微观有效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以往为数不多的文献研究结果来看,中国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偏低,融资成本的变化似乎并没有成为影响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不过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融资环境的改善以及企业内部治理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国家财政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对国有企业完善治理体系、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衡量经营管理成果起着重要作用。A国有企业所在行业实行政企合一制,接受统一领导,坚持垂直管理,实施专卖专营,坚持将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行业价值标准,为国家财政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而近年行业发生的一些负面新闻严重损害了行业形象,让政企合一的体制受到巨大冲击,需要更加强化
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化,在婚姻家庭之中,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的传统价值取向,在西方平等自由思潮的冲击之下,受到广泛的质疑与抨击。随着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争取男女平等与婚姻自由成为时代呼声,女性开始试图挣脱传统婚姻家庭的束缚,争取离婚自由之权。新旧碰撞与融合,进步与保守是整个时代的特征,女性离婚权利总体上也在进退与变守之间演进。但具体到离婚法制的构建与司法实践方面,女性权利变迁经历怎样的曲折与反复?而
在我们所处的信息社会,信息因具备的巨大商业价值而被视为亟待开掘的“新石油”。在低成本和高利润的驱使下,个人信息在被收集、传播和处理的诸多环节中极易遭受恶性侵权。由此引发的次生危害和新型损害严重威胁到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财产安全,深刻影响到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个人信息保护关涉私法和公法两大领域,需要私人维权和公共执法协调运转。面对社会发展对互联网和新兴技术的高度依赖,我国现有立法存在较大的滞后,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模式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品种逐步被纳入集中采购的清单中。实施集中采购,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器械的价格,进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实施集中采购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更大的挑战,使得医疗器械企业不仅仅需要保持产品上的优势,还需要在成本控制上领先于对手。对于生产成本的控制,生产流程的优化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企业生产流程的优化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现代产业和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背景下,行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不清晰,信息和知识能够通过网络被迅速获取,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拥有能够应付高度动态和竞争的商业环境的能力,必须进行企业创新。而员工创新行为则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对于想要进行创新的企业来说,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增强员工的创新能力是重要且必要的,而如何提升员工创
医药行业因其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其成长与发展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运营风险,更会对国民生命健康问题、国家医疗卫生保障水平造成影响。医药行业的管理费用率虽然相较于其他行业并不高,但是头部企业广泛存在着管理费用率偏高的现象。不仅如此,销售费用畸高的背后,不仅隐藏着财务造假的风险,还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后果,破坏医药行业的健康生态,更重要的在于,医药行业药品的创新、生产和销售,影响着社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总体面临收缩,市场竞争加剧,四五线城市本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越发艰难。国家税务总局连续17年将房地产业列入年度专项检查行业,作为税务风险核查、评估与稽查的重点关注对象,与此同时,伴随着征管体制改革和税收法治建设的推进,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绩效水平的高低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前形势下,加强税务风险管控研究,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合法合规纳税,既关系到其生存,又关系到其
由于经济新常态以及资源约束的影响,传统行业面临发展困境,需要转型升级。在并购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并购市场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展跨界并购,以期完成多元化发展与业务转型。跨行业并购的绩效究竟如何,公司能否借此转型升级?这对于实务界中许多传统企业而言是个关键问题,并且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当前,传统企业跨行业并购的动因和绩效的研究主要从大样本实证角度出发,缺少对具体案例的关注。因此,本文先概
俗话说“有钱不买半年闲”,本文主要研究“有钱”(主观财富状况)与“买半年闲”(囤购行为)的关系。囤购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为满足自身欲望或需求,单次购买大量商品储存起来供未来时期使用。当今社会便利店林立,各种网购、外卖能做到当日或次日配送,然而囤货现象并没因此大幅减少。相关研究表明囤购行为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均有诸多弊端:一方面,囤购加剧了商家竞争,压低了利润;另一方面,囤购的商品占据消费者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