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SiC陶瓷材料为基础,首先通过添加3vol%不锈钢颗粒制备不锈钢—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来确定添加剂以及涂层材料的最佳用量。然后以此量为基准,分别添加1vol%、5vol%和7vol%的不锈钢颗粒制成不锈钢—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入1vol%、3vol%以及5vol%的金属钨颗粒制成W—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用1vol%、3vol%、5vol%、7vol%、9vol%、11vol%、13vol%以及15vol%的金属钛颗粒制成Ti—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及用1vol%、3vol%、5vol%、7vol%、9vol%和11vol%的金属锰粉制成Mn—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采用万能试验机和TC—Ⅱ闪光法热导仪分别测量了各金属—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各金属—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特征;讨论了影响金属—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烧结性能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 含3vol%不锈钢颗粒的不锈钢—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加入3wt%添加剂和18wt%的涂层材料时,复合材料相对密度最高,致密性最好,抗折强度最好。在固定最佳添加剂和涂层材料数量的基础上,随着金属颗粒体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相对体积密度增大(含钨的除外)。但金属含量超过一定量后,相对密度有下降的趋势,分别是:不锈钢>5vol%,钛>11vol%,锰>7vol%。 随着金属颗粒体积含量的增加,金属—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断裂韧性和热导率都有明显的增加。与相同条件烧结的SiC陶瓷相比较,添加不同金属的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相对增幅分别为:不锈钢为2.02倍、钨1.65倍、钛2.44倍和锰2.17倍;断裂韧性相对增幅分别为:不锈钢1.54倍、钨1.59倍、钛1.86倍和锰1.84倍;热导率(5vol%金属)相对增幅:钨、钛、不锈钢和锰的复合材料分别为5.92、5.78、5.09和2.97倍,而含13vol%钛的复合材料则提高了6.97倍。表明金属在SiC陶瓷中有非常明显的增强增韧作用,同时大大提高其热导率。 在含有不同金属的SiC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分别有新相生成;添加不锈钢、W、Ti和Mn的复合材料中分别对应有莫来石相、高温碳化钨相、高温碳化钛相和低熔点Al74Si6Mn20相生成。这些新相的生成使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致密,增强金属与SiC颗粒间的结合力。 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残余应力增韧、颗粒延性增韧和经典断裂力学理论,探索了金属—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以含不锈钢的复合材料为基础,提出金属—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理论公式:把Mn—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和Ti-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实验数据代入此式后,经拟合的理论曲线与实验值比较,两者有大体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此理论公式能较好的解决此类金属—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海浪观测资料进行了模糊分级统计处理;导出了波高、周期及海浪谱的可能性分布.并进一步分析了海底地基对桩基的模糊约束效应,求解了结构的模糊动力响应问题,给出了
随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和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以本职工作实践为基础,借鉴了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实践和理论
笔者以为,歌剧《茶花女》之所以能在歌剧舞台上盛演不衰,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们都能够喜欢和保持着新鲜感,主要是威尔第的题材选择上的与众不同,矛盾冲突戏剧结构上处理的符合人们的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义务教育结束点的高中教育迫切需要实施课程改革,切实承担起公民素质教育的重任。而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
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学术是一个饶有兴趣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方法的分析,揭示出它们在该领域研究上的优劣;通过对西方诠释学思想与诠释方法
<正> 一元杂剧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神仙道化"戏,它们构成一种不可忽视的倾向。它们的出现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风俗、世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这部分作品的研究,不仅能使
连贯指的是连接语篇中话语的意义或语段中句子的意义的关系,是篇章的内在功能连接,是特定文化背景下语篇各个组成部分间的线形语义联系或分级结构联系。当文章具有了连同性、连
2013年中国提出了&#39;一带一路&#39;倡议,中国与&#39;一带一路&#39;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同时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影响力也正日益提升。鉴于此,文章以俄罗斯、印度
燃料电池可为车辆提供更为高效、清洁的能源。本文介绍了燃料电池的特点、工作原理、发展概况以及几种主要类型的燃料电池的特征 ,重点介绍了适合用于汽车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