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在比赛中都是以移动速度取胜的,经过对目前所查阅的文献进行研究,相关联的该项目体能训练方面特别是核心力量训练方面的研究相对于其他项目相关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由此可以看出,对高水平女子坐式排球运动队的核心力量训练进行研究的文献尚属空白。所以我们在加大优秀运动员选材和培养力度的同时,必须加大对坐式排球项目特征的研究,深化认识坐式排球在移动的形式、距离、速度、效果等方面的特点,深入发掘影响坐式排球运动员移动速度特点的因素,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巩固和发展我国坐式排球项目的移动优势。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以中国10名高水平女子坐式排球运动员作为受试者,对他们进行核心力量指标和移动速度指标测试。因为研究的是特殊人群中高水平女子坐式排球队,样本量较少,本文将选中的实验对象单组前中后,实验组运用核心力量训练法进行12周的训练干预,实验前中后分别对其进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测包括:60s仰卧起坐、60s俯卧撑、反身扔药球、米字速度测试等项目测试并且分析。研究结果:1.在进行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训练中,这些基础核心力量相关指标有所改善,包括60s仰卧起坐、俯卧撑60s、扔羽毛球、扔药球反身、扔药球前抛、扔药球左右抛。移动速度包括:网前3m左右移、网前前后2m移动、米字移动、4*6m米移动前后左右,(P<0.05)。其中60s仰卧起坐、俯卧撑60s、扔药球左抛(3KG),在训练前后的对比中出现了的非常差异性(P<0.01),说明12周核心力量干预训练是有效的。当6周核心力量训练完之后对运动员进行测试,测试成绩不理想,后续实验尝试延长6周训练的的时间,通过改善核心区在矢状轴和冠状轴及水平面的训练动作,且实验中、后测结果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都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60s仰卧起坐、俯卧撑60s、扔药球右抛、4*6m左右移动(P<0.01),效果最明显。2.10名运动员身高与4*6m前后移动平均速度的相关性系数F=-0.008,显著性差异系数p=0.982>0.05,身高与4*6m左右移动平均速度的相关性系数F=-0.85显著性差异系数p=0.816>0.05,体重与4*6m前后移动平均速度的相关性系数F=0318,显著性差异系数p=0.371>0.05,体重与4*6m左右移动平均速度的相关性系数F=0.174,显著性差异系数p=0.631>0.05,体重与速度成了低度正相关,身高/体重与4*6m前后左右移动平均速度的相关性系数F=-.309,显著性差异系数p=0.385>0.05,说明身高/体重的比值与4*6m的移动速度负相关,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身高/体重的值越小,移动的速度越快。3.单腿截肢(低位)的运动员,速度快;单腿截肢(高位)的运动员,速度较慢;移动速度在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下肢肌肉发展不均衡的运动员中具有一定差异。研究结论:1.通过12周的核心力量干预训练之后,对于运动员来讲,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提高运动员稳定性,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预防动作中的损伤以及伤后恢复,从而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2.运动员对核心力量训练的干预适应程度是不一样的。核心力量训练能够使运动员核心部位小肌群的肌肉力量得到有效提高。通过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素质,运动员可以在训练中更快的掌握运动技术,从而在比赛中能更好运用它。3.这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有助于增加运动员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的增加,又有助于增加运动员的移动速度,进而推断出该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移动速度,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4.我国队员移动速度快,是因为她们移动的频率很快,而移动的幅度相对较小。较快频率的移动弥补了身高不足带来的移动幅度小的缺陷。5.核心力量训练是运动训练方法手段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体能训练方法协调配合,共同促进运动员力量、平衡和稳定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运动员其他竞技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