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龙门山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及地震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给震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区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对龙门山地区地震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研究,有利于掌握龙门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现状及灾区灾后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状况,对区域生态系统决策管理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政策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推进区域生态文明的建设。本文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结合ERDAS IMAGINE 2010建模从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功能3个方面对龙门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研究,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恢复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龙门山地区各生态系统类型土壤保持功能价值总额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增加了39.04%,2010-2015年龙门山地区各生态系统类型土壤保持功能价值总额呈较少的趋势,减少了23.71%。总体而言,龙门山地区各年份各生态系统类型的土壤保持功能的价值量呈现出森林生态系统最大、草地生态系统次之、农田生态系统第三,其他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价值量最少的特点;(2)2000-2010年龙门山地区各生态系统类型水源涵养总量及对应价值量持续减少,减少了8.64%,2010-2015年龙门山地区各生态系统类型水源涵养总量及对应价值量快速增加,增加了7.11%。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各生态系统类型的水源涵养总量及对应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聚落生态系统;(3)2000年-2005年龙门山地区生态系统类型固碳价值、产氧价值均减少了4.81%,2005年-2015年固碳价值、产氧价值均增加了41.99%。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龙门山地区各生态系统类型固碳量及价值量、产氧量及价值量的大小均表现出一致的趋势: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聚落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4)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龙门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393.98亿元、1436.15亿元、1754.77亿元、1726.51亿元;各时期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小均呈现出共同的特点: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聚落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综上,2000年-2010年龙门山地区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呈现出稳步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05年-2010年增加了近22.19%、2010年-2015年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稍有下降(下降了1.61%)但仍远高于震前水平,表明该灾后该区域生态恢复工作已取得显著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