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住房体制改革以后,房地产市场突飞猛进,不但极大地改善了居民住房环境,也有效地促进了城镇化建设,为拉动地方GDP的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也持续高涨。房价的非合理上涨随之带来负面效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合理发展,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剪刀差逐步加大,过分蚕食了改革开放为人民带来的红利,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固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央行频繁出台货币政策,以抑制不健康的房价增速。因此,梳理好货币政策与房价之间的关系,为经济界人士研究货币政策与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整理了自住房体制改革至2018年以来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明确了货币政策的重要地位。在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情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房地产业及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之后开展实证研究,先是基于VAR模型,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等获取从我国整体角度出发,货币政策中的不同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随后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获取货币政策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房价影响的不同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数量型货币政策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对房价均有显著影响,货币供应量对房价存在正向影响,利率对房价存在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体现在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而价格型货币政策仅在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影响。基于具体的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最后从地区情况、政策工具运用、政策考量体系和市场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货币政策对房价影响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