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总体规划中的产业用地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总体规划中产业用地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分类、效益、规模和空间格局四个方面内容。随着总体规划内容体系的不断完善,产业用地的相关内容也在不断深化和优化,但在现时期的总体规划中,产业用地分类的细致性、产业用地效益考察的导向性和效益界定的灵活性、产业用地规模求解途径的多元性与科学性、产业用地空间格局分析的全面性和落实性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研究瓶颈。在明确了具体问题和优化方向的基础之上,本文尝试性地构建了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的产业用地指标体系,由四级指标体系及对应的产业用地空间格局构成。四级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为工业和服务业用地指标,二级指标为基本性产业用地和发展性产业用地指标,三级指标为基于地区自身产业用地效益高低差异的不同效益层级指标,四级指标为与具体产业类型相对应的产业用地指标;产业用地空间格局与四级指标体系相对应,分为产业布局、产业分区和产业空间体系等内容。在该指标体系的求解方面,本文以城镇总体规划存在的人口、土地和经济之间循环关联关系为骨架,形成总体规划中与之相对应的求解原理、途径和方法,并以产业用地指标体系中的四级指标体系和对应的产业用地空间格局为最终表现形式呈现于城镇总体规划的成果之中。在该指标体系的应用与实践方面,本文选取不同等级的地区,包括市县、开发区和乡镇等,将其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在产业用地体系内容及其求解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建议性地提出针对不同等级地区总体规划中产业用地指标体系研究的基本深度要求。
其他文献
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对全球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人类史无前例地共同意识到生存环境的脆弱。面对不可避
城市空间一直是建筑学和城市设计所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城市空间承载着市民活动,是市民交流和聚集的主要场所。我国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因此发扬山地地形的特点与优势,建
学生生活空间作为高校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活动场所,其环境品质的好坏是制约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应当给予重视。深圳大学城是经济特区高等教育的新兴产物,清华大学、北京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边缘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住区的行为。住区的边缘化发展是解决大量城镇人口的必然途径,然而住区开发与城市边缘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对立使可持续发展成为
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下城市迅速发展,大量的人口、城市建设等高度密聚集区在城市中出现,能源不断消耗,人为排热量剧增,城市通风、散热能力递减,热环境不断恶化,热岛问题加重
目前,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已经出现了一些自发的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的实践,改造而成的新模式也呈现了多样化的局面,譬如,创意产业园模式、展示空间模式、工业文化公园模式等
高颐墓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东部姚桥新区汉阙园内,为汉故益州太守高颐墓前仪葬性建筑石刻,也是全国现存汉代石结构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雕刻最为精美的珍贵文物古迹。现
近年来随着地球资源的逐渐耗竭及环境的日渐恶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日益重要,也逐渐在各个方面有所衍生和应用,如可持续建筑,可持续社区等。而目前,大陆地区的社区建设总体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不仅在经济上占有主导地位,而且在文化上也体现了一定的霸权主义。之后发生的工业革命,自动化与标准化使得许多事物得以被大量生产,并且大量复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不断拓延,综合开发项目接连上马。迫切的发展需求要求规划管理部门探索新的管理技术以适应城市建设的高效发展。城市设计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