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台湾历史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nfa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不仅在经济上占有主导地位,而且在文化上也体现了一定的霸权主义。之后发生的工业革命,自动化与标准化使得许多事物得以被大量生产,并且大量复制、传输。为求经济发展的突破之道,逐渐形成了以“文化”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结合文化内容与经济活动创造出“文化经济”成为了国际的主流发展,使得文化发展逐渐市场化。台湾在历史上深受多元文化影响,这种影响也延续到了建筑方面。建筑物作为城市里的主要资源,透过建筑与城市多元文化元素的塑造,可以为城市创造更多元的意向与文化象征,同时赋予空间与城市文化意涵与价值。大型博物馆或美术馆所在的地区,是城市里最容易被赋予意象、文化图腾及展示城市文化水平的地方。论文将简学义建筑师设计的台湾历史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博物馆设计如何与多元文化相结合。研究目标在梳理台湾多元文化背景和历史博物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建筑师是如何在新时代完成博物馆的设计,且具体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又是如何贯彻到建筑自身的。由于台湾历史博物馆是台湾较为新的大型公立博物馆,因此为了更全面的对该博物馆进行解析,需要对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进行分析,也需要对照台湾前期已建成的大型博物馆,使论文的研究更加具体准确,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的研究意义是,通过研究台湾历史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多元文化之融合,对我国当代博物馆在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完成多元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西方工业遗产保护理念的不断推广,中国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与实践日趋成熟,但对于历史街区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及实践总体来说仍存在一些不足。在部分历史街区更
学位
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对全球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人类史无前例地共同意识到生存环境的脆弱。面对不可避
城市空间一直是建筑学和城市设计所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城市空间承载着市民活动,是市民交流和聚集的主要场所。我国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因此发扬山地地形的特点与优势,建
学生生活空间作为高校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活动场所,其环境品质的好坏是制约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应当给予重视。深圳大学城是经济特区高等教育的新兴产物,清华大学、北京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边缘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住区的行为。住区的边缘化发展是解决大量城镇人口的必然途径,然而住区开发与城市边缘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对立使可持续发展成为
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下城市迅速发展,大量的人口、城市建设等高度密聚集区在城市中出现,能源不断消耗,人为排热量剧增,城市通风、散热能力递减,热环境不断恶化,热岛问题加重
目前,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已经出现了一些自发的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的实践,改造而成的新模式也呈现了多样化的局面,譬如,创意产业园模式、展示空间模式、工业文化公园模式等
高颐墓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东部姚桥新区汉阙园内,为汉故益州太守高颐墓前仪葬性建筑石刻,也是全国现存汉代石结构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雕刻最为精美的珍贵文物古迹。现
近年来随着地球资源的逐渐耗竭及环境的日渐恶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日益重要,也逐渐在各个方面有所衍生和应用,如可持续建筑,可持续社区等。而目前,大陆地区的社区建设总体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