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空间视角下的台北民生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h8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地球资源的逐渐耗竭及环境的日渐恶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日益重要,也逐渐在各个方面有所衍生和应用,如可持续建筑,可持续社区等。而目前,大陆地区的社区建设总体趋势还处于注重纯物质形象空间的规划,而忽略了制度、经济、文化等社会要素的考量。这不利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民生社区是台北知名的城市型发展社区之一,经40余年的发展社区内使用情况良好,生活机能完整,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对台北民生社区进行可持续性研究,探讨出一些具体的营造、规划等手段,会对大陆的社区建设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和思考。  以台北民生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社会空间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对实证地调研、调查问卷等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探求台北民生社区的可持续性。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社会空间和社区可持续的相关研究进展,接着通过对社区可持续发展、社会空间、台北民生社区背景三个层面的文献梳理和综述,建立了社会空间视角下台北民生社区的社会要素和空间要素两个研究层面,并根据台北民生社区的实际情况在两个层面下分别选取了相应的特征因素。其中社会要素包括了行为、经济和制度三大特征因素,空间要素包括了资源、建筑及建成环境、交通三大特征因素。在此基础上,按照研究框架的分类,对实证地台北民生社区分别进行社会要素和物质空间要素两个层面的可持续性研究。其中社会要素的可持续性体现在活动与场所的高度契合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点线结合的商业模式激发社区的经济活力;自下而上的运作制度保障了社区的良性发展。空间要素的可持续性体现在开放的格局将社区与城市融为一体;三废的控制和处理减少对社区环境的破坏;高度的混合使用支持经济和行为活动的发生;多功能的公共空间提供了社会交往的平台;多样高效的交通模式促进社区的可达性。
其他文献
大跨度空间结构纷繁复杂,分类多种多样,其基本类型包括实体类结构、网格类结构、张力结构、混合结构等。单一结构形式都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超越自身的能力极限,而且,有
随着西方工业遗产保护理念的不断推广,中国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与实践日趋成熟,但对于历史街区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及实践总体来说仍存在一些不足。在部分历史街区更
学位
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对全球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人类史无前例地共同意识到生存环境的脆弱。面对不可避
城市空间一直是建筑学和城市设计所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城市空间承载着市民活动,是市民交流和聚集的主要场所。我国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因此发扬山地地形的特点与优势,建
学生生活空间作为高校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活动场所,其环境品质的好坏是制约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应当给予重视。深圳大学城是经济特区高等教育的新兴产物,清华大学、北京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边缘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住区的行为。住区的边缘化发展是解决大量城镇人口的必然途径,然而住区开发与城市边缘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对立使可持续发展成为
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下城市迅速发展,大量的人口、城市建设等高度密聚集区在城市中出现,能源不断消耗,人为排热量剧增,城市通风、散热能力递减,热环境不断恶化,热岛问题加重
目前,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已经出现了一些自发的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的实践,改造而成的新模式也呈现了多样化的局面,譬如,创意产业园模式、展示空间模式、工业文化公园模式等
高颐墓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东部姚桥新区汉阙园内,为汉故益州太守高颐墓前仪葬性建筑石刻,也是全国现存汉代石结构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雕刻最为精美的珍贵文物古迹。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