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丹参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内生真菌指的是其生活史中有一部分生活在健康植株体内,并且没有引起宿主明显病害症状的真菌。这类微生物在与宿主共生的特殊环境中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且活性显著的天然产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丹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抗炎保肝,抗肿瘤,清除自由基等多种功效,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急性缺血性中风、高血脂和炎症的治疗当中,是使用最广泛的药材之一。基于此,本研究选择药用植物丹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微生物分离技术从中分离和鉴定内生真菌,并对三株目标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以期从中发现一批结构新颖且活性显著的天然产物,为新药研发提供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①丹参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利用现代微生物分离技术从丹参中共分离得到18株内生真菌菌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其分别被鉴定为Colletotrichum truncatum,Fusarium proliferatum,Sclerotinia sp.Albifimbria terrestris,Fusarium oxysporum,Edenia gomezpompae,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Alternaria alternata,Aspergillus flavus,Corynespora cassiicola,Talaromyces pinophilus,Didymella Americana,Aspergillus assiutensis,Penicillium crustosum,Chaetomium globosum,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Alternaria burnsii,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通过文献检索,从中发现3株内生真菌(Talaromyces pinophilus,Chaetomium globosum,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②3株丹参内生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OSMAC策略对3株目标研究菌株进行筛选,选取出代谢产物最丰富的一种培养基进行大规模发酵。然后利用天然产物研究手段对发酵培养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运用现代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从3株丹参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30个单体化合物(包括6个新化合物)。具体研究结果如下:①从Talaromyces pinophilus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个萜类化合物(1),1个多烯类化合物(2),7个其他小分子化合物(3-9),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②从Chaetomium globosum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包括4个酮类化合物(10-13),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4-19),3个甾体类化合物(20-22),化合物10和11为新化合物;③从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2个萜类化合物(23-24),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25,26,29),1个甾体类化合物(28),1个有机酸类化合物(30),化合物23和24为新化合物。
  ③生物活性筛选:对以上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农作物病原真菌、人类致病细菌和细胞毒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化合物1,2,4,14,15和16具有不同程度抗农作物病原真菌活性,其中化合物14活性最为显著(MIC值达到3.13-25μg/mL);②化合物1,2,4,5,8和9对敏感性细菌具有一定活性,化合物14对临床耐药性细菌具有显著抑制活性(MIC值为3.13-6.25μg/mL),其活性与阳性对照相当;③化合物15和16对人体肿瘤细胞株具有显著抑制活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多靶点药物已被用于一些复杂性疾病如精神性疾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单一靶点药物相比,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的药物在复杂性疾病治疗中显示出更佳的疗效、较低的耐受性和较高的安全性。三重再摄取抑制剂(TRIs)是一类新型多靶点抗抑郁剂,同时作用于人类单胺转运蛋白(hMATs)包括hDAT,hNET和hSERT。然而,由于三个单胺转运蛋白的结合位点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较高的序列相似性,从分子水平预测多靶点抗抑郁剂与转运体蛋白的结合模式、解离过程并阐明其选择性机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论文首先通过
轴手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同时,轴手性化合物还是手性催化剂及配体骨架的重要来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苯乙烯型轴手性化合物是一类结构新颖的轴手性化合物,具有成为手性催化剂及配体的潜力,但是由于苯乙烯型轴手性化合物的旋转能垒较低,容易消旋化,因此具有较高的合成难度,目前研究和报道较少,同时含有两个轴的双烯烃轴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更是未见报道。本论文基于课题组对联烯醌中间体的研究,发展了一种反应条件温和,高效的合成方法实现了双烯烃轴手性化合物的构建。
  联烯醌(vinylide
4H-3,1-苯并恶嗪是重要的杂环化合物之一,含有4H-3,1-苯并恶嗪核的化合物通常表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并且已被用作抗焦虑和抗惊厥药物、抗真菌剂和孕酮受体激动剂。尽管研究人员已经报道了构建4H-3,1-苯并恶嗪骨架的一系列策略,但有关这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报道仍然较少。为了促进光学活性4H-3,1-苯并恶嗪衍生物的生物活性评价,有必要进一步开发用于此类化合物对映选择性合成的催化体系。
  烯烃的不对称催化卤化反应是有机合成化学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尤其是烯烃的不对称卤环化反应已成功地应用于众多
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应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PDT在临床上用于疾病治疗有许多优势,例如无创性、时空精度高和副作用少等。近年来,经过一系列研究,PDT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疾病尤其是癌症的治疗。在PDT中,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在合适波长光的激发下能够被激活,产生光辐射的同时与氧气反应生成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2),导致细胞的凋亡。因此,选择合适的PS和激发光源,设计一个合适的PDT过程对肿瘤细胞的灭杀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能的中心,与细胞中钙稳态的维持、自由基的产生、信号转导和生长周期的调控以及自噬和凋亡息息相关。线粒体渗透转变、细胞内钙离子(intracellular Ca2+,[Ca2+]I)水平异常、电子传递链损伤、线粒体酶活性异常、线粒体DNA损伤以及线粒体自由基的过度生成和积聚等均可引起细胞内的能量代谢紊乱,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异常直接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多种代谢疾病的发生。因此,明确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对于相关疾病的防治尤为关键。
  肌浆网/内质网钙ATP
环丙烷环结构广泛存在于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目前在底物中引入环丙烷结构的方法主要有Simmons-Smith环丙烷化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重氮化合物分解反应、Michael加成引发的环化反应、C-H插入和环异构化反应等。这些方法存在反应过程冗杂、使用贵重过渡金属和危险重氮化合物等不足。由于大量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含有杂环,因而研究在杂环结构上引入环丙烷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软电离技术,最初常用于检测蛋白质、多肽、聚合物等大分子化合物。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微生物、食品、医药等行业。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样品制备方便、高耐盐性、低样品需求量等优点。为了提高该方法的检测范围,新型纳米基质应运而生。与传统基质相比,新型纳米基质具有结构简单,无背景杂质峰干扰的特点,例如石墨烯、碳点、多孔硅、金
近年来,由于参与调控免疫应答、胰岛素分泌、神经递质合成、昼夜节律等过程,micro RNA(miRNA)逐渐成为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miRNA在细胞的增殖、分化、死亡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iRNA在不同的疾病中表现出过表达或抑制,这也使得miRNA的调控成为研究治疗癌症等疾病的新兴领域。已有研究表明,miRNA中存在大量富G序列,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G-四链体的特殊二
给药方式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发挥有很大影响,而在所有给药方式中,口服给药因为方便、快捷、患者适应性强等优势,成为现在最主要的给药方式之一。相较于其他给药方式,口服药物在发挥最终疗效之前,要先经过胃肠道进行一系列的消化、吸收过程。药物的肠道吸收对药物最终疗效的发挥具有决定性影响,但目前关于药物吸收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对药物进行直接的体外吸收研究,未考虑到消化过程对药物的重要影响。在消化过程中,胃肠道的极端
藏药绿萝花作为西藏自治区特有的珍贵药材,因其有良好的药理活性,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银锻苷是绿萝花中含量最高的黄酮类成分,能够抑制胃肠道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葡萄糖的摄取,还能有效降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此外,银锻苷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抗骨质舒松作用。然而,因缺乏关于绿萝花及银锻苷的肠吸收研究,限制了其药理活性的发挥。口服是药物最常见的给药形式,小肠的吸收是药物进入体内产生药理活性的先决条件。通过研究银锻苷在肠道的吸收特征、吸收部位和影响因素,为银锻苷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