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如下工作:
1、合成了两种有机膦配体,双(二苯基膦)甲烷(dppm)和三[2-(二苯基膦)乙基]胺(NP3)。将对甲苯磺酸银分别与dppm配体和NP3配体反应,得到了两种配合物,X-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如下工作:
1、合成了两种有机膦配体,双(二苯基膦)甲烷(dppm)和三[2-(二苯基膦)乙基]胺(NP3)。将对甲苯磺酸银分别与dppm配体和NP3配体反应,得到了两种配合物,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两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表征,得到两个化合物的分子式是[Ag2(dppm)2(SO3PhCH3)2]和[Ag(NP3)(SO3PhCH3)],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前者中银为三配位,后者中银为五配位。在两种结构中,对甲苯磺酸根都参与了与银的配位,这说明它本身有较强的配位能力。
2、以对羟基苯甲醛和1,2-二氯乙烷,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通过取代、环合和还原三步反应得到一个新的冠醚配体,1,4,23,26,29,48-六氮杂-6,9:16,19:31,34:41,44-四苯基-12,15,37,40-四氧-环四十烷(L);又通过对这个冠醚配体用丙烯腈和丙烯酸功能化的方法合成出两种新的冠醚配体:1,4,23,26,29,48-六氰乙基-1,4,23,26,29,48-六氮杂-6,9:16,19:31,34:41,44-四苯基-12,15,37,40-四氧-环四十烷(L1)和1,4,23,26,29,48-六羧乙基-1,4,23,26,29,48-六氮杂-6,9:16,19:31,34:41,44-四苯基-12,15,37,40-四氧-环四十烷(L2)。同时系统地研究了配体L、L1和L2的合成方法,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找到了稳定,简便和较高产率的合成方案。将L1与银盐反应,合成了两个新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等分析方法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培养出一个配体的晶体和两个配合物的晶体,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结构。L1配体与不同阴离子的银盐进行反应,得到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配合物:{[Ag2L1](NO3)2}n和[Ag2L1(O2C4F7)2]。在两个配合物中,银都是四配位模式,但由于配位的原子不同,致使前者为络合多聚物而后者为简单的配合物。这也表明了金属盐的阴离子对配合物的结构也有决定作用。
其他文献
稻谷壳和甘蔗渣是农产品的废弃物,我国拥有丰富资源。稻谷壳和甘蔗渣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其中包括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有效成分阿魏酸,如将其深度开发,价值大幅
我国有丰富的镁资源,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着重要用途。本文着眼于我省特有的丰富的苦卤资源和我国广泛存在的优良的天然镁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用以合成有着重要价值的结晶氢
甾体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生物体内,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本论文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甾体药物研究发展概况,氮杂甾体药物的发展以及微生物转化在甾体药物开发中的应
含有共轭烯炔结构的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这种共轭烯炔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以及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之中。在其合成方法中,过渡金属钯催化的端炔二聚反应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方式。对于这类反应一般认为的反应机理为:首先,端炔的C_(sp)-H键氧化加成到Pd(0)活性中心,得到中间体Pd(II)-H物种。接下来,另一分子端炔与之配位,然后经过Hydropallada
银原子有着丰富的配位模式,一直是配位化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含氧酸银盐与配体反应可以得到多种结构性质各异的银氧簇化合物。它们在生物医药、有机发光材料以及光催化领域都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通过P-N混合配体N,N-二(二苯基膦甲基)-3-氨基吡啶(3-bdppmapy)与含氧酸银盐反应得到了七种银氧簇化合物。研究了3-bdppmapy,化合物6和7催化光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活性。主要内容如下:1
自分类是物种相互识别并选择性组装的过程。在超分子化学体系中,氢键、金属配位、几何形状以及手性等识别作用,都可以实现分子的自分类。目前文献报道的高分子自分类研究仅限
锗硫属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质,它们不仅在离子交换、溶剂诱导变色、催化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在非线性光学,半导体、光电导体等光电性能方面也具有比较好的应
金属双氧加合物作为酶活化双氧过程中的一种关键活性中间体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活性中间体能够高效地催化氧化烷烃、烯烃、酚等有机底物。研究发现双氧配体与金属之间的配位模式对金属双氧加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反应活性有很大影响。因此,探讨金属双氧加合物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对可控合成新型的金属双氧加合物有重要意义。由于实验合成条件的复杂性及局限性,单纯依靠实验手段认识金属双氧加合物的结构以及反应活性存在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