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胺基仿生高分子催化驱动自分类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b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分类是物种相互识别并选择性组装的过程。在超分子化学体系中,氢键、金属配位、几何形状以及手性等识别作用,都可以实现分子的自分类。目前文献报道的高分子自分类研究仅限于有机介质的氢键作用。在自然界中,大多数反应在水溶液中完成。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分子选择,体现出自分类特征。蛋白质的氨基状态变化(-NH3+/-NH2)可以维持生理环境酸碱平衡,巯基/双硫键的氧化还原对疏水中心构建、生理环境平衡以及蛋白折叠起着重要作用。氨基和巯基也可与金属离子配位,参与组织固定、酶催化、物质传输、信息传递以及多级构筑等。双硫键交换反应具有条件温和、交换快速、动态可逆等特征。在系统文献调研基础上,本论文通过模仿肽链赖氨酸和胱氨酸分子结构,设计合成水溶性高分子。实现高分子双硫键动态交换驱动的自分类,探讨双硫键动态交换及其自分类驱动跨尺度组装的金属配位效应。本论文选取胱氨酸结构单元的代谢产物(胱胺二盐酸盐),酰胺化得到胱胺基甲基丙烯酰胺盐酸盐(cystamine methacrylamide hydrochloride,CysMA)单体。采用可见光活化室温水溶液RAFT聚合,制备了兼具双硫键、伯胺基团的聚-(N-异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聚胱胺基丙烯酰胺盐酸盐嵌段共聚物(poly(2-hydroypropyl-methacrylamide)-block-poly(cystamine methacrylamide hydrochloride,PHPMA-b-PCysMA)。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光谱)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PHPMA107-bPCysMA80的结构精确,RAFT端基保持完整。尺寸排阻色谱(SEC)说明,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窄(PDI=1.10)。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探讨了水溶液中共聚物的自分类行为。1H NMR、UV-vis光谱和元素分析结果发现,pH 3.0时,聚合物分子水平溶解,RAFT端基保持完整。碱性增强,伯胺基团去质子化,触发RAFT端基胺解生成催化量的巯基。由此,引发双硫键动态交换反应。由于产物亲疏水的差异化,共聚物的双硫键自分类生成交联的疏水高分子微区,同步释放水溶性胱胺分子到水介质中。动态光散射(DL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纳米胶束呈现出溶胀到内敛的组装结构演变,具有pH不可逆特征。pH 10.5时,共聚物自分类程度可达到65~67%,聚合物中仍残余CysMA单元。以上结果表明,这一高分子自分类导致其内在结构演变并同步释放小分子代谢产物到水介质中,类似于生物组织的新陈代谢过程。进一步,本论文研究了共聚物自分类及其自组装的铜离子配位效应。酸性水溶液中,加入等当量的铜离子([Cu(II)]0:[NH2]0=1:4)。酸碱滴定结果表明,配位导致聚合物的pKa值明显下降(由pH 6.6降至6.1)。pH 3.0时,共聚物保持结构完整性和水溶性。在pH 7.0时,UV-vis光谱跟踪发现铜胺迅速配位,RAFT端基同步胺解生成巯基,引发结构单元双硫键的交换反应。巯基取代配位能力较弱的伯胺基团,形成Cu(I)-S中间体配合物。暴露在空气中,Cu(I)-S中间体配合物氧化成胱胺分子和二价铜离子。1H NMR、元素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表明,pH 8.8时共聚物经铜胺配位、胺解、配体交换、Cu(I)-S中间体配合物氧化等过程调控,自分类为疏水的双硫键交联的高分子微区,亲水的胱胺分子和Cu(I)-S中间体配合物释放到水介质中,反应程度达百分之百。共聚物呈现程序化的跨尺度聚集行为,即从超分子组装(以高分子链为组装单元)到串珠状超胶体组装(以胶束为组装单元)。以上结果表明,本论文构建了一种合成高分子类似新陈代谢理想的催化驱动自分类过程。综上所述,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兼具双硫键/伯胺基团的PHPMA107-b-PCysMA80嵌段共聚物,实现了由于RAFT端基胺解、双硫键动态交换的亲疏水转变驱动的共聚物自分类。通过铜胺配位,实现了催化胺解、配体交换、Cu(I)-S中间体配合物氧化等一系列反应历程的独特自催化特性,聚合物实现了理想的自分类行为。由此,本论文成功构建了一类基于合成高分子自分类驱动跨尺度组装的理想新陈代谢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是关于双卟啉类化合物的研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丙二酰胺键联的单核锌双卟啉[Zn1P],并得到了双核锌双卟啉[Zn2P]的晶体
近年来,配位聚合物材料的研究重点逐渐由合成新颖结构,设计调控合成向如何应用转移。目前配位聚合物的应用集中表现在吸附、催化、光、电、磁等各个方面。电学性质的研究内容非
全球物联网的发展给传感器产业带来了巨大的需求,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发展也正在提速。新型敏感材料是传感器的技术基础,材料技术研发是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和技术升级的重要
稻谷壳和甘蔗渣是农产品的废弃物,我国拥有丰富资源。稻谷壳和甘蔗渣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其中包括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有效成分阿魏酸,如将其深度开发,价值大幅
我国有丰富的镁资源,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着重要用途。本文着眼于我省特有的丰富的苦卤资源和我国广泛存在的优良的天然镁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用以合成有着重要价值的结晶氢
甾体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生物体内,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本论文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甾体药物研究发展概况,氮杂甾体药物的发展以及微生物转化在甾体药物开发中的应
学位
含有共轭烯炔结构的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这种共轭烯炔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以及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之中。在其合成方法中,过渡金属钯催化的端炔二聚反应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方式。对于这类反应一般认为的反应机理为:首先,端炔的C_(sp)-H键氧化加成到Pd(0)活性中心,得到中间体Pd(II)-H物种。接下来,另一分子端炔与之配位,然后经过Hydropallada
银原子有着丰富的配位模式,一直是配位化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含氧酸银盐与配体反应可以得到多种结构性质各异的银氧簇化合物。它们在生物医药、有机发光材料以及光催化领域都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通过P-N混合配体N,N-二(二苯基膦甲基)-3-氨基吡啶(3-bdppmapy)与含氧酸银盐反应得到了七种银氧簇化合物。研究了3-bdppmapy,化合物6和7催化光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活性。主要内容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