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场检测的群体决策预测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观点。从这些数据中获取到用户的立场,并基于立场预测未来的群体决策,是政府了解民情,公司改进产品的有力途径。目前学术界已经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仍存在以下局限:1)立场检测问题:现有的模型仅考虑了文本维度信息,没有引入用户特征;2)群体决策预测问题:现有的模型仅考虑了观点交互的影响,而没有考虑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引入了用户特征并设计一种跨模态算法结合用户与文本特征来实现立场检测;另一方面结合立场检测模型、注意力机制和循环神经网络来对用户观点演化的环境影响进行建模,预测每一个用户的观点并通过一种观点整合算法对所有用户观点进行累加,得到群体决策的预测。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用户与文本表示学习的立场检测算法。算法通过预训练BERT模型将文本数据转换为低维向量,并设计了一个多层神经网络模型用以捕获用户、文本向量和立场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模型首先通过GCN将用户的社交关系嵌入到一个低维向量表示;然后设计了一种多模态融合算法,将得到的用户向量和文本向量进行融合,得到一个文本信息与用户信息充分融合的联合向量表示;最后基于联合向量表示得到用户立场。结果表明上述算法在立场检测任务上的准确率,要优于其他方法,证明了用户特征的加入可以提高立场检测任务表现。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立场检测的群体决策预测算法。算法通过立场检测模型得到文本的立场向量表示,并设计了一个多层神经网络模型用以捕获环境影响下用户观点变化的转移关系。首先通过注意力机制,捕获上文背景对用户立场形成时的影响,然后基于循环神经网络对用户文本序列建模,捕获用户自身立场变化的转移关系,最后基于转移关系对用户下一时刻的立场进行预测。算法还设计了一个观点整合模块,用以将上述多层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每一个用户观点进行整合,实现群体决策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算法在群体决策任务上的准确率与稳定性要优于其他方法,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总体来说,本文所设计的模型对立场检测任务和群体决策任务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并通过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本文的算法在各自任务的表现上都有较好的提升。
其他文献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系统性的战略管理体系,是一个核心的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是在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将其四个角度的目标以及初始行动方案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战略管理与实施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以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然而有具体的活动就存在与战略指导不符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在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战略管理的同时结合内部控制进行风险识别与应对。战略管理与内部控制不能割裂,
Hurwitz数是计数几何中的经典对象,它和曲线模空间的几何以及对称群的表示论密切相关。A. Hurwitz在19世纪的90年代考虑了射影直线P1的almost simple的分歧覆盖的计数问题,并把这个几何问题转化为一个组合问题,即将一个对称群中的元素分解为一些对换的乘积,从而得到了Hurwitz数的一个闭合公式,这个公式是用对称群的特征标给出的。借助于对称函数,Hurwitz数的生成函数可以写
随着信息数据交换需求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半双工模式已不能满足通信发展需求,如何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增加时间资源分配效率是下一代无线网络提供更高数据和吞吐量的关键因素。同时同频全双工(Co-time co-frequency full duplexing,CCFD)无线通信与传统的频分或时分双工系统相比,通过在同一载波下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理论上具有将频谱效率翻倍的潜力,其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如何抑制本
近年来,在5G、物联网、生物医疗设备、穿戴式装置等应用场景的发展下,小型化天线的设计逐渐成为天线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与常规天线相比,小型化天线具有结构紧凑的优势,在有限空间内仍然能具备良好的性能。由于受到传统电磁辐射理论的限制,在频段较低或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深度小型化的天线会面临辐射效率低、阻抗匹配难等原理性的困难。在传统小型化技术无法解决这一难题现状下,基于电荷加速运动产生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人们
现代战争已经演化成节奏快、高烈度、立体化的科技战争。其中,以超材料吸波体为代表的雷达隐身技术与雷达探测技术间的对抗已经成为了战争中争胜的制高点。超材料吸波体通过表面谐振结构实现频率选择特性,通过损耗介质或集总电阻吸收电磁波能量,达到缩减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的目的,实现雷达隐身。现代雷达探测技术的日益发展要求吸波材料不仅要具备超宽带,高吸收率特性,还需兼备超低剖面,极化稳定等特性。传统的吸波体工作性能受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滤波器起到信号选择的作用,在各种杂波干扰的环境中是必不可少的,研究高性能的滤波器对于微波射频技术的发展富有意义。本文主要是结合介质集成悬置线(Substrate Integrated Suspended Line,SISL)的优势,采用多模技术进行腔体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SISL采用多层印刷电路板技术,具有成本低、重量轻、损耗低、集成度高、自封装等优势,基于SISL平台设计的电路
快速畸变理论(RDT)是一个用来分析各种变形作用下的快变湍流(RCT)线性畸变的方法。它假设平均场速度梯度为常数,并对湍流脉动场的输运方程做了线性化的处理。本文介绍了不可压缩流动的RDT方法的发展情况,并且对可压缩流动的RDT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应用RDT方法对几种简单的不可压缩和可压缩湍流脉动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本文第一章对不可压缩RDT方法和可压缩RDT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做了介
5G技术的全面商业化具备更高的流量密度、更快的传输速率、更多的连接终端设备数量等特性。同时,由于5G技术所驱动的诸多新型业务形态都呈现出室内化的趋势,因此为适应市场功能需求,提升室内信号覆盖的空间分布特性及稳定抗干扰性能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室内覆盖方案包括室内基站天线以及室内分布系统两大类,前者以天线阵列的形式呈现,而后者则为合路器、室内分布天线及耦合器等多个微波器件的系统性整合。从工程技术、市场
随着柔性光电器件的发展,传统的金属氧化物系透明导电薄膜,例如氧化铟锡由于其固有的缺点:制备工艺复杂、易碎、成本高、不可弯曲,已无法满足人们对柔性可穿戴设备的需求。基于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TCF)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可弯曲的特性,获得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青睐。经过学者们的不断研究,基于金属纳米线的TCF(包括金、银、铜等)的性能不断提升,尤
在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过程中,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不稳定性是影响聚变点火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抑制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增长,人们采用了多种束匀滑技术降低光束的相干性,但是受到传统激光驱动器带宽的限制,匀滑效果有限。大量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低相干光将可能缓解甚至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具有更大带宽、更多光谱成分和更低相干性的低相干光作为驱动源,将有效抑制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增长。以宽带低相干光为驱动源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