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并购的动因、绩效及风险分析 ——以西水股份并购天安财险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国家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精力,整个国家对于诸如钢铁、建材、水泥等基建所需的基本原材料的需求极其强烈,因此这段时期我国传统行业的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扩张。此后,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之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已较为完善,城镇化建设逐步放缓,市场对于传统行业的产品需求日渐紧缩,这一段时期传统行业普遍被产能过剩的问题所困扰。许多传统行业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采取横向并购的方式,避免同业之间竞争所产生的高额成本,但大部分传统行业的问题出自社会总需求不足,从而导致同业之间的并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见效甚微。另外一部分企业则通过混合并购的方式来让自身退出原先的传统行业,通过跨界转型的方式来寻求新的发展。跨行业并购由于存在着诸多风险使得我国跨行业并购成功的案例较少,而目前大多数传统行业企业都希望通过跨界转型来改善自身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对于混合并购案例的研究可以给这些企业提供一些启示,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课题以内蒙古西水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混合并购这一特殊的并购类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整个并购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中西水股份首次入股天安财险是为自身进行跨界转型做准备,但由于当时的监管新规调整使得此次入股比例较小,未能对天安财险实施控股。2015年8月,西水股份以增发及现金结合的方式收购天安财险大量股权,同时增资天安财险,最终达到控股水平,但2015年我国股市的动荡使得此次并购的市场绩效表现不佳。除此之外,此次并购还存在着诸多可能的风险,如并购标的的选择、财务与市场风险、不同行业企业并购后的管理与整合风险等。因此此次研究在给传统行业企业进行跨行业并购提供思路的同时,也对可能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在进行并购发生前后的绩效分析时,本文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使用数据让研究结果显得更加合理真实。
其他文献
自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波及,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在总体呈增长态势的同时却有很大的波动,具体体现诸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资本和房地产市场变化动荡等。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宏观经济给中国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变化。微观实体中的每个机构企业都在观望,思考如何在这种动荡的经济形势下继续发展。虽然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理财策略和防护措施,但现金流量却直接地揭示了企业一年的业绩表现
近年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展开。从微观层面看,大量事实表明,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也十分普遍,非效率投资问题值得关注。对于这一问题,行为公司金融学理论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导致公司非效率投资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应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对投资效率的负面影响呢?有学者指出,公司的投资决策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
近年来,股权质押作为一种作为一种拥有时效性强、融资成本低和创新便捷等众多优点的融资方式,已经变成中国资本市场广泛应用的融入资金的一种手段,A股市场甚至出现了“无股不质”的现状。但是高比例大规模的股权质押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上市公司因股权质押而发生被平仓、控制权转移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股权质押的风险受到了资本市场各方的强烈关注。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已不仅是一项单独的融资活动,因为作为公司中战略决策的核
创新是实现国家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驱动”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被写入党的十八大以及十九大报告中。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主力军,其创新能力决定了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高低,而由于创新活动本身存在高风险、高投入以及长周期的特点,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时面临着资金短缺以及管理层约束等困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简称QFII,下文均用简称)作为境外投资主体以及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丰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迫切地需要去产能调结构,实现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我国作为出口大国,出口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马车,以往依靠廉价劳动力来出口商品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因此需要提升出口商品所含的技术能力,方可使我国的商品在出口贸易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从而带动出口经济持续发展,最终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能力。而科技金融的出现,则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
2019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截止2019年12月31日,我国债券市场余额高达95.52万亿元。在我国债券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违约债券的数量和金额也在不断攀升,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违约债券数量和金额创历史新高。在经济下行、结构调整的情形下,企业的信用风险仍在累积,而2020年-2022年是我国债券的偿付高峰期,在此综合背景下,债券市场的违约态势依然十分严峻。基于以上背景
2012年国家重启资产证券化业务后,本土资产证券化项目开展热度便持续升高,且之后随着利好政策发布,业务开始转入高速发展阶段。而这些年来,我们也一直处于综合国力增长和居民收入提升的大背景之下,个人消费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张。于是,伴随着消费主义观念盛行和经济红利成长起来的各类互联网科技公司开始对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资产流动性、扩充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产生了足够的兴趣。在政策利好和企业
ETF基金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尤其是2019年几乎呈现爆发式增长。由于ETF基金采取被动式指数化投资,既可以在一级市场申购赎回又可以在二级市场间买卖交易,再加上申购赎回采用一篮子股票等特质,使得ETF基金一级市场的交易势必会对二级市场成分股产生影响。ETF基金这类投资产品的发展对个股的股价波动是否会产生影响是具有研究意义的。ETF基金影响个股股价波动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个股被ETF基金持有的
存货投资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3%左右,但是却解释了其波动的20%。存货投资密切影响着经济的运行。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企业持有存货的几种动机:平滑生产、平滑生产成本和避免售罄等。生产成本平滑理论认为企业有平滑生产成本的动机。所以外部成本冲击会影响企业存货投资行为。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往往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因此,本文选择从融资约束视角研究成本冲击对制造业企业存货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