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债券违约研究 ——以中民投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E1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截止2019年12月31日,我国债券市场余额高达95.52万亿元。在我国债券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违约债券的数量和金额也在不断攀升,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违约债券数量和金额创历史新高。在经济下行、结构调整的情形下,企业的信用风险仍在累积,而2020年-2022年是我国债券的偿付高峰期,在此综合背景下,债券市场的违约态势依然十分严峻。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公司债券违约进行研究。全文围绕债券违约预警、债券违约原因、违约债券处理、债券违约防范为框架展开,以典型企业中民投为案例,对债券违约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违约后处理措施,为其他违约企业提供借鉴。最后,对中民投、其他发债企业、监管部门及投资者分别提出建议。通过分析研究,结合中民投违约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经济下行、政策变动、行业不景气、公司经营恶化都会影响债券违约。在中民投违约过程中,中民投自身的问题更加突出。中民投盲目扩张、投资激进;债务结构不合理,负债率较高;存在“短贷长投”的现象,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债券违约的发生。第二,中民投违约后变卖资产、精简部门控制支出等处理措施短期内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不具有可持续性。第三,在对比违约样本组与未违约参照组的财务指标差异时,发现随着违约到期日临近,样本组与参照组财务指标差异越来越大,此外,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增长率、资产同比增长率指标在违约前变动十分明显,有较好的违约预警作用。第四,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着不及时、不客观、不公正的现象,急需对我国评级市场做出调整、加强监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企业要加强风险防范,经济下行时,“现金为王”;行业不景气时,跟随“政策引导”;适度负债,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企业内部可以设立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机制,根据经营变化,对债券本息的偿还进行压力测试;可以加强对发债企业的约束,加大对发债企业杠杆比率、过度扩张等方面的限制。第二,结合中民投的实际情况,为中民投引入战略投资者设计合理方案,将短期债务转化为长期资本。第三,投资者也要加强风险识别能力,通过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强对企业监督,迫使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状况,强化经营能力,降低经营风险。第四,要加强对评级的改进与监管,考虑投资者付费模式在我国的推广;监管机构要完善法律法规、增加制度供给,加强监管力度,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推动债券市场法制化、规范化、市场化。
其他文献
通过获取外部资源,并购这种方式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快速实现企业目标。近年来,我国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家的这种战略引导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机械工程类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并购加快了向海外扩张的步伐。2012年1月,三一重工宣布并购当时国际市场份额位于第一的德国著名机械工程企业普茨迈斯特,这在当时引起了世界机械制造
自我国政府于2003年正式把发展债券市场列入议程以来,债券市场经历了16年的发展后已成为我国融资市场中的重要一环。随着近年央行“大水漫灌”货币政策的转变、外部经济环境的动荡,加之我国经济增速的下滑,当前信用债市场发债主体的基本面出现恶化,债券违约风险逐渐提升。自2014年首次出现信用债违约以来,我国信用债违约事件逐年增加,债券信用风险逐渐显露,甚至有AAA级债券出现实质违约,打破了我国信用债市场A
个性化推荐算法技术在各大软件应用以来,用户在大量接收感兴趣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窄化的问题,视野正逐步受制于兴趣主导的“信息茧房”之中。本文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以“今日头条”为例,发现“信息茧房”效应在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加持下,用户深陷入个人日报、回音室效应和群体极化的困境,并对个人认知、新闻客户端发展、社会治理均带来不良影响。由此本文试图从用户、新闻客户端、政府三方面,提出削弱“信息茧房”影响的
随着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增加,以及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丑闻和作假事件的出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越来越受到市场投资者的关注。2008年我国财政部等部门结合我国上市企业的现实情况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定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本文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了对于不同内部控制质量的企业,其企业盈余对市场反应造成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市场投资者获利的主要方式为股利和资本利得,其分别作为市场投资者的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证券行业已经不同以往,已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正在逐渐加大,同时经济结构转型正在逐步进行,面对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断趋严的监管环境以及日益加剧的业内竞争,我国证券公司都在积极寻求管理变革,如何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如何减少财务管理风险,如何提升运营效率,如何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转化为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这些都是现下我国证券公司急需应对的挑战。随着互联网与信息
自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波及,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在总体呈增长态势的同时却有很大的波动,具体体现诸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资本和房地产市场变化动荡等。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宏观经济给中国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变化。微观实体中的每个机构企业都在观望,思考如何在这种动荡的经济形势下继续发展。虽然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理财策略和防护措施,但现金流量却直接地揭示了企业一年的业绩表现
近年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展开。从微观层面看,大量事实表明,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也十分普遍,非效率投资问题值得关注。对于这一问题,行为公司金融学理论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导致公司非效率投资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应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对投资效率的负面影响呢?有学者指出,公司的投资决策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
近年来,股权质押作为一种作为一种拥有时效性强、融资成本低和创新便捷等众多优点的融资方式,已经变成中国资本市场广泛应用的融入资金的一种手段,A股市场甚至出现了“无股不质”的现状。但是高比例大规模的股权质押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上市公司因股权质押而发生被平仓、控制权转移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股权质押的风险受到了资本市场各方的强烈关注。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已不仅是一项单独的融资活动,因为作为公司中战略决策的核
创新是实现国家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驱动”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被写入党的十八大以及十九大报告中。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主力军,其创新能力决定了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高低,而由于创新活动本身存在高风险、高投入以及长周期的特点,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时面临着资金短缺以及管理层约束等困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简称QFII,下文均用简称)作为境外投资主体以及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丰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迫切地需要去产能调结构,实现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我国作为出口大国,出口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马车,以往依靠廉价劳动力来出口商品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因此需要提升出口商品所含的技术能力,方可使我国的商品在出口贸易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从而带动出口经济持续发展,最终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能力。而科技金融的出现,则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