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音信号采集及其在假肢手控制中的研究应用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音信号(Mechanomyographic,MMG)是人体发生动作时由肌肉收缩产生的声音信号,相比于其他生物电信号,肌音信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疲劳能力强,受环境干扰小,性价比较高等诸多优点,而且信号中蕴含了丰富的能够反映人肢体的运动状态的肌肉活动信息,可以作为仿生假肢的控制信号源,并在实现假肢的多自由度控制上现出了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康复工程中的智能假肢领域,关于肌音信号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因而一种基于肌音信号的智能假肢成为了研究热点。本课题研究的课题为肌音信号采集及其在假肢控制中的研究应用。课题通过肌音传感器采集人手前臂特定肌肉振动信号作为假肢手信号源,通过算法对不同手势动作信号进行分类实现假肢手势动作模式分类,并在结合PC端开发相应的假肢手控制系统进行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本课题研究中选取Xsens公司开发的MEMS型三维加速度传感器来采集肌音信号。针对肌音信号的非线性非平稳特性,容易混入与有效肌音信号频谱范围重叠的噪声信号,考虑到传统滤波器的局限性,课题着重研究了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方法,即通过将经典切比雪夫带通滤波器和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相结合来处理加速度信号中的噪声信号,提高肌音信号信噪比。(2)、关于肌音信号的手势动作模式分类模型的研究,针对传统的浅层神经网络存在训练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缺陷,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限制玻尔兹曼机(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RBM)的深度信念网络模型作为肌音假肢手势动作识别的模型,该模型逐层分别对每一个RBM模型进行单独训练,直到完成最顶层的RBM模型,训练好的RBM模型即可构成深度信念网络,通过反向传播对网络模型微调,则可得到最优的深度信念网络识别模型。将提取得到的肌音信号手势动作数据样本的小波系数能量特征输入模型训练学习,实现对肌音信号的分类识别。通过仿真实验,和传统浅层神经网络相比,该算法的时间效率明显缩短,并取得了更好的识别率,过拟合现象得到缓解。(3)、考虑到该模型的实用性,本课题基于QT5平台开发了假肢手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并分析肌音信号得到手势动作类别信息,经USB-422高速串口对假肢手进行驱动控制。通过该假肢手实验平台有效的验证了课题模型研究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电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因此人们提出采用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 CR)技术来解决频谱资源不足的难题。其关键技术之一的
人群密度检测拥有众多算法,由于人群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没有一种算法能够很好的适应各种场景。为了提升人群密度的识别率就需要依据场景选择有针对性的算法进行检测。按人群
图像增强是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研究课题。图像增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使处理后的图像比原始图像更适用于特定应用。直方图修正技术就是其中一种常
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角度出发,传感器节点位置信息的获得是任何应用的基础。在卫星定位信号缺失或不宜采用卫星定位系
激烈的市场竞争向制造业提出新的挑战,旧的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大规模信息制造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但是信息制造系统内容复杂、范围广泛,很
随着通信业务需求的多样化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具特色的无线接入网络的相继出现。多种类型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共存、优势互补,组成了重叠覆盖的异构无线网络,提
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以及图像处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热点之一,它通过计算机提取人的脸部特征,并根据提取的特征进行身份验证,在近40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以信息处理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的新兴下一代网络,其应用已经由国防军事领域扩展到了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医疗
频率是宝贵的资源,现代通信在不断提高传输速率的同时,也越来越大地占有了频率资源,而频谱利用率却仍然不高。超窄带(UNB:Ultra Narrow Band)调制是一种可以提供较高频谱利用率的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由肌肉兴奋时募集的多个运动单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在表面电极处的综合叠加。目前,基于sEMG的智能假肢已成为研究热点。遗憾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