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钒废水污泥的钒铬分离与提钒尾渣的无害化处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f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钒(V)与铬(Cr)都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都是拥有优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金属,被广泛的应用于冶金、化工、航天等领域。目前现有的钒钛磁铁矿为原料的高炉冶炼-转炉吹炼-钒渣钠化焙烧/水浸提钒过程中,由于钒、铬的氧化还原性质高度相似,钒渣中的钒与铬均被转入到含钒溶液中,经沉钒后铬富集于沉钒废水,导致含铬、钒的废水污泥产生。该污泥由于含大量铬而成为危废,目前未有资源化利用方法,只能堆弃。此外,对于高铬型钒渣(即钒铬渣),当采用清洁的钙化焙烧/酸浸工艺时,钒渣钙化焙烧熟料浸钒后所得提钒尾渣含铬,但目前仍未寻找到此含铬尾渣的适宜资源化利用方法。无论是沉钒废水污泥的堆弃还是含铬提钒尾渣的搁置,均造成了严重的铬资源浪费,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针对此,本文开展了沉钒废水污泥和提钒尾渣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研究。对于不同沉钒废水脱毒处理工艺所得废水污泥——钒铬还原渣和铬泥,基于离子交换树脂法分别建立了其中钒、铬的分离与回收方法。针对钒铬渣的提钒尾渣,首先通过优化浸出条件提高钒浸出率以降低提钒尾渣的残钒率,再以该提钒尾渣造含铬生铁为目的,建立了该提钒尾渣的脱硫和脱磷方法以为后续造生铁作准备。本文所建立的废水污泥钒、铬分离与回收方法与提钒尾渣的脱磷脱磷方法,同时实现或促进了废水污泥与提钒尾渣的脱毒与资源化利用,为钒产业绿色升级奠定了理论基础。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钒铬还原渣的钒铬分离研究钒铬还原渣中钒以V(Ⅳ)形式存在、铬以Cr(Ⅲ)形式存在。以钒、铬浸出为目标,优化了钒铬还原渣的浸出条件;液固比15:1、硫酸浓度为15wt%、浸出时间为90 min、浸出温度为80℃,此时钒浸出率达到90%、铬浸出率为94%。对该浸出液絮凝脱硅后,采用H2O2将V(Ⅳ)选择性氧化为V(Ⅴ)使钒元素转变为钒酸根阴离子,再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V(Ⅴ)。优化了离子交换树脂对V(Ⅴ)的静态吸附条件:在吸附时间为240min、温度为60℃时,树脂的吸附达到平衡。离子交换树脂的SEM表征结果表明,钒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的吸附是由Cl-与V(Ⅴ)的钒酸根阴离子发生离子反应而实现的。钒铬还原渣浸出液的动态吸附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床层高度为15cm、进料速度为5 ml/min,利于V(Ⅴ)的吸附富集。(2)铬泥的钒铬分离研究铬泥中钒以V(Ⅴ)含氧酸阴离子形式存在、铬以Cr(Ⅲ)阳离子形式存在。以铬泥中钒、铬浸出为目标,优化了铬泥的浸出条件;当液固比为15:1、硫酸浓度为10 wt%、浸出时间为90 min、浸出温度为80℃,钒的最大浸出率为94%,铬此时浸出率为96%。铬泥浸出液的静态离子交换研究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240min、温度为60℃时,V(Ⅴ)在树脂表面的吸附达到平衡。对铬泥的浸出液进行动态实验,优化后的动态实验参数为床层高度为15cm、进料速度为5ml/min,此时最利于V(Ⅴ)在离子交换柱的吸附富集。(3)钒铬渣钙化熟料浸钒研究对钒铬渣进行XRD及XRF分析,钒铬渣钙化熟料的主要组成物相有(Fe0.6Cr0.4)2O3、SiO2、Ca3(VO4)2等。对钒铬渣钙化熟料的浸出实验进行优化,最佳浸出参数为:浸出pH2.8,浸出液固比4:1,浸出温度50℃,浸出时间60min,钒的浸出率最大为91.1%。钒铬渣钙化熟料浸出过程中,浸出条件对除锰以外的其它杂质元素的浸出率影响不大。最佳浸出条件下,铬的浸出率为1%、磷的浸出率为1.2%、铁的浸出率为0.73%、硅的浸出率为10.96%、锰的浸出率最高为29.56%。对钒铬渣钙化熟料浸出液进行钒价态分析,结果表明钒元素主要以V(Ⅴ)的形式从钒铬渣钙化熟料中迁移到浸出液中。对浸出后的提钒尾渣进行XPS分析,得到铬元素始终以(Fe0.6Cr0.4)2O3固溶体形式存在于固相中,没有发生价态变化,始终以Cr(Ⅲ)形式存在,不存在剧毒的Cr(Ⅵ)。(4)提钒尾渣的脱磷脱硫方法研究针对钒铬渣提钒尾渣的磷、硫含量高而影响后续冶炼含铬生铁的问题,建立该提钒尾渣的脱磷、脱硫方法。提钒尾渣的脱磷剂为硫酸溶液,所得最优脱磷条件为:浸出液pH0.5、浸出液固比为1.5:1、脱磷率达到94%;经过脱磷处理的提钒尾渣中的磷含量为0.008%。提钒尾渣的脱硫剂为碳酸铵溶液,最佳的脱硫条件为:碳酸铵质量分数8%、温度为25℃、时间为15min、液固比为1:1,脱硫率高达到99%;经过脱硫处理后的提钒尾渣中的硫含量为0.02%。XPS表征结果表明,经脱磷脱硫处理的提钒尾渣未见剧毒Cr(Ⅵ)。
其他文献
浸入式水口结瘤是连铸过程浇铸铝镇静钢时常见的问题之一。水口结瘤主要是由夹杂物在水口内壁粘附、熟化、聚集长大造成的,这一动态的过程能够改变钢水在水口内及水口出口的流动形态,导致结晶器内正常流动模式发生改变,对钢渣界面的影响也是持续恶化的。本文以连铸板坯结晶器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口结瘤对结晶器内流场和钢渣界面卷渣的影响。通过对水口结瘤过程钢渣界面卷渣的研究,可为进一步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通过偏微分方程(组)对自然界中复杂的生物现象进行建模,并运用相关的数学理论研究方程(组)解的各种性质,再根据解的性质合理地解释和预测生物现象,如生物的趋化现象、种群的竞争及捕食现象等。这种利用数学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具有生物学背景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生物数学的形成和发展。本文研究了一类带有密度依赖动力的抛物-椭圆-抛物型趋化模型和一类具有密度依赖动力的捕食者-食饵趋化模型解的相关性质
随着“人车分流”交通组织模式在居住区的应用与推广,居住区室外人行区域相对独立并逐渐成为居民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其环境的功能性、景观性及安全性等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居住区室外人行区域夜间光环境作为室外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照明质量与居住区室外夜间环境的优劣息息相关。目前国内缺乏专门的居住区室外夜间光环境标准,且缺乏对居住区室外夜间光环境及对新型光源的应用作出适时的相关研究,这都影响着居民的夜
建筑业劳动密集型粗放式发展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来,三维(3D)扫描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受到工程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建筑业中,三维激光常用于建筑构部件的质量检测,逆向建模中。三维点云技术对建筑智能化的影响深刻,但在实际的施工扫描数据中难以直接广泛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实际生产中的扫描对象往往不是单个建筑构部件,更可能是整个建筑场景。由此扫描得到数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出入境人员数量不断增多。证照是出入境人员的身份凭证,对其真伪性和时效性的鉴别,在促进金融发展和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出入境证照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对证照及其防伪特征的检索和展示功能,给公安、边检和防伪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但是证照的防伪点多,包含的防伪信息复杂,目前国内没有一套可以提供基于防伪特征查询功能的证照数据库系统。本文研究了证照防伪特征的检索与展示问题,设计
随着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中的用量与日俱增,矿物掺合料资源也变得愈发稀缺。渝东南地区普遍难以购买到优质的粉煤灰等传统矿物掺合料,只得使用当地石粉质材料,本地堆积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也未能得到合理地利用。本文以酉阳地区当地符合掺合料要求的火山灰质材料和石灰石质材料为原料,通过比较胶砂试件的抗压、抗折强度及活性指数,确定了两种材料的复合比例,经开采、分选及复合与粉磨制成火山灰质复合掺合料产品。这不仅缓解了当地粉
随着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HPC)集群规模和计算能力的飞速增长,对存储系统IO资源的争用也越来越频繁。为HPC集群环境下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质量保障显得越来越重要。与传统网络领域中不同,HPC环境中的应用程序更关注IO资源下限保障。现在针对存储领域的服务质量保障研究中,主要通过基于独占式的资源调度和基于优先队列的算法来实现的,但这些方案都是面向云环境下虚拟
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和居住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居住建筑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的建筑设计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重规范,轻经济”、“重形式,轻功能”、“精细化程度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设计优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设计优化已经势在必行。论文基于对居住建筑设计的优化策略和价值工程的优化评价方法研究,按照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脉络来展开研究。论
森林火灾是一种破坏性大、突发性强、易扩散、扑灭难度大的自然灾害,其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损失。林火检测技术有助于尽早检测到森林火灾,以便尽快采取相关扑救措施,把林火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林火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基于视频图像的林火检测具有监控范围大、检测精度高、数据易保存等优点,是一种更合理更低成本的方案。基于视频图像的林火检测可分为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林火检测和基
在全球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要求下,推动机械制造领域的节能减排,提高其资源利用率,是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求“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到2025年基本建立绿色制造体系。机床作为工作母机,其量大面广,是制造业广泛使用的基础设备,但存在能耗高、设备综合效能低等问题。为实现机床生产制造过程中高能效、低成本、低排放及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