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发病72小时内)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与急性脑卒中中医虚实证的相关联系,从而指导临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降低早期院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通过病案计算机管理系统检索出佛山市中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脑卒中的住院病例,查阅原始病案确定在佛山市中医院抢救治疗并收住院的急性脑卒中病例中,符合纳入标准病例,按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剔除不适合的病例,将所得的研究病例分成两组,发病72小时内院内死亡的病例作为死亡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与死亡组同等数量,同时期年龄、性别、诊断相匹配的非死亡脑卒中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方法,通过查阅患者病历,结合既往文献报道,搜集死亡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体温、脉搏、呼吸、收缩压(SBP)、舒张压(NBP)、合并症、中线移位、意识状态、GC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糖(GLU)、血尿素氮(BUN)、血肌苷(Cr)等,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脉搏、呼吸、合并症、中线移位、意识状态和GC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血尿素氮和血肌苷在死亡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06;95%CI:1.01-1.11)、并发症(OR=122.36;95%CI:17.55-853.08)、 GCS评分(OR=0.54;95%CI:0.45-0.65)、外周血白细胞(OR=1.41;95%CI:1.13-1.76)是引起脑卒中发病72小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外周血白细胞在中医虚实证分型中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72h内死亡的影响因素较多,年龄、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脉搏、呼吸、合并症、中线移位、意识状态和GCS评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血尿素氮和血肌苷均与脑卒中发病72小时内死亡密切相关;年龄、合并症、GCS评分和WBC是脑卒中发病72小时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WBC与中医虚实证分型存在联系。临床上对脑卒中急性期死亡危险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早期院内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