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酪蛋白激酶CK1β基因缺失株构建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heng0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病呈世界范围内分布,通常呈隐形感染,但在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肿瘤、艾滋病、器官移植等患者更易受弓形虫感染,引起全身功能性损伤,孕期女性感染弓形虫导致胎儿发育畸形,严重者导致胎儿死亡。猪、牛、羊等家畜感染弓形虫后其生产性能下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弓形虫病临床上尚没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治疗药物,因此,弓形虫药物靶点的鉴定对于弓形虫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酪蛋白激酶(casein kinase,CK)是一类调节细胞生命过程的丝/苏氨酸激酶家族,该酶可以催化自身或底物磷酸化。CK1倾向于先磷酸化底物,再与其它蛋白激酶协作完成信号通路过程。根据蛋白活性不同分为I型和II型两种酪蛋白激酶,其中CK1包含CK1α,CK1β,CK1γ1,CK1γ2,CK1γ3,CK1δ和CK1ε七种异构体,在真核细胞中均高度保守。研究表明CK1β参与Wnt信号传导、膜运输、细胞骨架修复、DNA复制和RNA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所以成为药物研发的重要靶标。(1)TgCK1β原核表达通过RT-PCR技术克隆弓形虫CK1βcDN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22b-CK1β,重组蛋白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olt分析,分子量为49 k Da。重组蛋白经Ni-NTA纯化和浓缩后浓度达1 mg/m L,纯度高达90%以上。将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达1:12800,运用IFA检测CK1β在弓形虫体内表达部位,表明CK1β主要在弓形虫细胞膜上。(2)Tg CK1β缺失株构建利用PCR技术扩增Tg CK1β非编码序列,分别克隆至弓形虫抗性基因腐草霉素(phle)表达盒的上下游,构建重组基因打靶载体。利用电转染技术将线性化重组质粒导入弓形虫野生株,构建弓形虫CK1β基因打靶载体,通过药物筛选获得弓形虫CK1β缺失虫株;筛选出的虫株经PCR及Southtern blot方法鉴定,结果表明缺失株构建成功。上述试验均为研究弓形虫CK1β缺失株对细胞粘附、侵入和增殖等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含水层圈闭气体的存在,对介质渗透性能有重大影响。驱替速率是影响圈闭气体饱和度的重要因素,开展圈闭气体饱和度与驱替速率的定量关系对深入理解准饱和带的水力性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粗砂、中砂和细砂驱替试验基础上,以介质自身的毛细上升高度及对应的上升速率作为统一驱替速率和介质类型这两个因素的指标,研究驱替速率和圈闭气体饱和度的关系,通过毛管数、邦德数和韦伯数等无量纲数,研究了气体圈闭的主要作用力,通过圈闭
学位
近场声全息技术是一种强大的声源定位识别技术与声场可视化工具。该项技术可以利用靠近声源的近场测得携有充分描述声源细节信息的“倏逝波”成分的全息数据进行声源重建,因
结构状态发生改变时,其动态特性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进而会在结构的振动响应中表现出来,基于振动分析的状态检测是结构状态检测中最常用到的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结构可能存
电射流打印是基于电流体动力效应的增材制造技术,它利用流体在电场力和机械力作用下形成的稳定、精细射流,实现材料的打印制造。电射流打印具有常温常压、分辨率高、材料适应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一种由激光热源熔化待加工粉末材料,然后材料冷却凝固成型的增材制造技术。但是由于打印件在激光加热过程中快速熔化和冷却,使得打印件逐层之间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容易导致打印件中出现变形和开裂等加工缺陷,打印件的翘曲变形就是激光选区熔化技术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翘曲变形缺陷不仅影响了打印件的加工制造精度,还对所打印的工件力学性能和使
汽车水泵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对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乃至整个发动机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水泵
植酸在多种植物组织中为磷的主要储存形式,占总磷量的50%-82%,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易与植物中的二(三)价离子以及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性的复合物,植酸盐类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
科学与工程中许多非线性问题需要用非线性微分方程这样一种基本数学模型进行表征,因而发展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高效的求解方法对研究非线性问题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逼
本文研究了图的多重列表染色和多重在线列表染色中的若干问题.图G的一个b-重染色是一个映射S,将G的每个顶点υ对应到一个含b个整数的集合S(υ),使得对任意的两个相邻的顶点u
杂合抗菌肽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使不同的抗菌肽片段连接组合,构建出新型的抗菌肽。构建新型杂合抗菌肽是对天然抗菌肽优化改造的重要方法之一。杂合抗菌肽不仅克服了天然抗菌